山村新景猴儿关


 

山村新景猴儿关

 

杨明文

 

缺乏文化支撑的城市,无异于一个花枝招展而又唾沫横飞的美人;没有文化滋养的乡村,无异于一个营养不良发育畸形的孩提。而这里,让我们在享受到物质殷实的同时,更感受到文化的涵养带来的人文魅力,领略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荣相长。是什么成就了这一切?我们带着一个个疑问走进了水城县陡箐乡猴儿关。

小小画笔:画出和谐山寨

在贵烟线(102省道)232公里处的猴儿关,曾经是古木参天,藤蔓缠绕,陡峭险峻,只有猴子才能攀爬的关隘,因“势”而名,故名“猴儿关”。因其易守难攻,战争年代是兵家必争之地。长征时期,这里留下过红军的足迹。为了以示纪念,后人在公路后的崖壁上刻写了红色凹形斗大的三个字“猴儿关”。

猴儿关前的营盘山下有一个山寨,这里,就是陡箐乡茨冲村猴儿关村民组。全组有110户人家,463人;有劳动力180多个,其中女劳力90余个。

沐浴着仲冬的温阳,沿着进寨的水泥路,在乡科技文化中心主任熊兴胜的引领下,我和县文化局副局长刘世全、水城县著名画家杨智麟,来到熊兴畅家门口,有几个妇女正在展开一幅农民画在说着什么。我们凑近看,才知这幅画叫《斗牛》,有6长,0.6宽,画的是苗族跳花节斗牛的激烈场面。据熊兴胜介绍,这几个妇女正是这幅画的作者,她们正在讨论画作的优劣。

寨子中很少见到男人。我们问村民组长李真荣,他说,男劳动力基本上都到火车站做工去了。一个女作者接过话茬:“古时候是男耕女织,我们现在是‘男工女画’。”随后,大家便是一阵“哈哈”。“男工女画”,即男人打工挣钱,女人在种地养猪带孩子之余画画的意思。好一个“男工女画”,它给我们诠释了这里的夫妇和美、家庭和谐。

熊兴胜说,有的一栋房里有几个“画师”。于是便带领我们到杨明英家。那是一幢二层楼的钢混平房,有200多平方米。从一楼的水泥梯子爬上二楼,就是杨明英的“画室”。同住这幢楼房的,还有罗登秀家。他们是妯娌关系,罗登秀算嫂子。她们除了同座一楼,还常常同室“操画”,罗登秀有个16岁的女儿熊丽媛,上初中了,也常常在课余和她们一起画画。“一室三画师”,刘局长总结道,“很厉害啊。”农民画,不仅画出了夫妻和美,更画出了妯娌团结,长幼和顺,画出了山寨的和睦之美、宁静之美,咋不叫人由衷赞叹呢!

小小画笔:画出靓丽村容

从水城往六枝方向走,过完茨冲火锅店,到了贵烟线233公里处,但见青葱翠绿的“龟”形小山,山壁似挂有好大一壁钟乳石,又好似一帘巨型瀑布千百年前在此“定格”。“龟”形小山环抱着的,是一幢幢贴满靓丽瓷砖的“小洋楼”;正中央一幢,盖着朱砂色琉璃瓦,占地面积较大,比较醒目,那是猴儿关农民文化家园。走进寨中,踏着迂回曲折的入户小路,欣赏老树幽竹,品味官宦人家之周家、熊家老宅,阅读农家清洁干净的院落,再走进“农民文化家园”,看“农家书屋”中的《贵州情歌》(用农民画装帧),观陈列室中的蜡染刺绣,悟“即兴创作室”中的农民画经典,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希望的田野》(刘霄作品),还可以感受《秋收的喜悦》(张丽作品),更感到一种文明的进步,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村寨道路硬化,群众饮水净化,家家户户亮化,房前屋后绿化”,这不正是我们广大农村想要追求的人居环境吗?

小小的画笔,一改昔日百聊无奈的“闲愁几许”,给以了山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牵引和鼓舞,在新的期盼中一路奋发。

“农家书屋”藏书3000余册。有种植、养殖、建筑、励志、农民画等书籍。这是猴儿关人的精神食粮,不少农民朋友从中获取了知识的新鲜汁液,获得了新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自今年6月开放以来,已借阅的农民读者89人(次)书籍112册(次)。

猴儿关农民文化家园前,有两家农户正在建楼房……

小小画笔:画出特色文化

今年新中国建立60周年国庆献礼,杨明英、罗登秀和徐源(双水)构思创作了巨幅《丰收》,国庆期间在贵州卫视播出。画作12长,0.68宽,画了60株玉米,表示60年来新中国硕果累累,喜获丰收,并预祝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农民画总是这样表现生活,表达理想,展示创意的。人民不仅创造了历史,同时创造了文化并推进文化的繁荣。

猴儿关的100多户人家中,会画画的有妇女70多人,学生30多人,年龄上至60岁,下至11岁。自2004年以来,创作近1000幅作品,获各类奖项40余项。在2005年贵州现代民间绘画展暨“画乡”优秀作品展中,杨敏的《天天都上山》获银奖,60岁的熊家米创作的《苗家丧事》和熊兰艳的《比技夺亲》、杨明飞的《家中》、杨兴兰的《苗家梨香》、杨明英的《花乡》、杨仲兰的《寨中请帮工》均获铜奖,李国秀、罗登秀等13人的作品入选。中年妇女罗登秀的《挖山药》在2008年嘉兴举行的全国第三届农民艺术节获优秀奖,罗登秀之16岁的女儿熊丽媛的《笛舞》2009年六盘水 “两赛一会” 获优秀奖等等。学生作品,在2009年六盘水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上,小学生熊丽江《摘水果》获二等奖、周进英《苗族芦笙梳妆舞》获三等奖;中学生熊丽媛《迎奥运》获优秀奖,熊照耀的《丰收》、《游公园》获三等奖,杨莉梅《母爱无边》、《苗家芦笙舞》获二等奖,等等。

茨冲小学是水城县的农民画进校园重点试点学校,目前已成为市级示范学校,省级示范学校正在申报中。猴儿关的青年妇女李春美,作为茨冲小学的农民画特聘教师,其论文《浅议苗族农民画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参加六盘水2009年艺术论文交流报告会获三等奖。

猴儿关的农民画收入,2007年以前,主要是参展的奖励性收入。2008年,水城县因势利导,成立了农民画院,之后,不少农民画主要卖往水城农民画院。2008年一年,猴儿关的农民画销售收入5万元。2005年以来,在农民画创作中获利较多的杨明芬,其收入超过3.5万元。

水城农民画,是扎根于磅礴乌蒙高原上的一朵奇葩。而猴儿关,却是水城农民画的最活跃地带,对水城农民画具有旗帜引领作用。200911月,猴儿关被六盘水市评为“特色文化村”。

申时时分,温和的阳光洒满猴儿关的旮旮角角,贵烟路下的梯田里,青蓝白菜泛着惹眼的绿色,一池鱼塘中一群鸭子嘎嘎地叫,猴儿关对门大鹰山后跳蹬河畔的炊烟袅袅娜娜地泛起。这时,村民组长老李家的音响里传送着《红船向未来》,萦绕在猴儿关山寨:“一艘红船哎,……我们万众一心驶向大海,凝聚情凝聚爱,同心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