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自我是人类社会人类成员的普遍需求。
万法本源——自性。自性就是人人都有的心,佛学中的佛,也是在心的存在基础上产生的,佛本在心中--------
思考中提出善念、恶念都是产生于本源真性,本源真性是没有善、恶之分的。
人类的死穴,就是主观认识局限,也是我们所谓的成见。
千百年来,人类苦苦寻觅的真理和正义实际上从来都和我们形影不离,那就是我们人类天然的人自身属性的人之为人的精神,她本来和人类的心或者灵魂是同体共生、浑然一体的。只是人类的心在漫长的历史成长中蒙受了太多的神秘和虚幻,原始的生存矛盾在无形的精神世界中欺骗了人类几千年。人类在不断反复的历史悲剧中反省着传统文明的真实内涵。面对风云变幻的现实世界,人类的文化命运纠缠着无数思索者的灵魂。
追溯古人的典籍和言辞,是为了排除纷繁、杂乱的虚幻人情和浮华世象,寻找现实社会文化波澜的深层底蕴。反映了人们在心灵的深处实际保持着共同的自然认识规则和正义的主观信念:追本溯源。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敬仰,其实并不是真的认为人类的文化祖先是无所不知的。
历史文化的演进原本是人类生命意志在漫长的自然生存历程中,由世世代代人类成员的自然生存意志一点一滴的汇集起来形成的群体意志和社会意志,是一切人类社会主观生存智慧陈列在时间长廊中的大杂烩;属于历史时空中的精神结构体系。文化虽然是生存智慧的概括和总结,但是在人类社会真实存在的具体时空阶段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当时文化行为的实际能力局限。
人类的每一个文化成就的形成,都是经过众多人类成员在生存实践中长期的应用和反复的检验:生存智慧由个人产生、群体模仿到社会应用,才能引起社会文化职能单位的注意和采集。文化整理遵循着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自然成长顺序。可以说文化是生命,是人类生命意志汇集形成的人类精神生命。历史文化的演进,实际是一个精神生命的生长过程,具备曾经真实的文化土壤和具体的营养状况。所以,文化本身存在着质和量的实际存在属性。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文化属于社会文化,实际是在讨论人类社会的精神生命。而我们自己实际依据的是自己的个体文化素质,也就是我们自己的个体精神生命。也就是说,我们讨论文化,实际上是在探究现实社会精神生命的存在状况,因为她表征着我们人类成员个体生命存在的质量属性:意义和价值。
所以说,追溯古人的典籍和言辞,是为了探究现在的人类社会的精神生命是在怎样的文化历史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因为人类社会的精神存在是只能通过思想才能感知的抽象事物存在,知与不知首先成为了人类成员能否区别于野生动物的自然标准。
然而,先人类实际采用的是以形态存在特征为主导的主观分辨标准:长的象人就是人。以至于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演化中,世世代代的人们把丧失生命的人类身体依然看作是人,并且为其精心安排好在另外世间的生存储备。显然,人类社会的精神生命存在着一个主观认识标准和自然认识标准的选择问题:自然认识标准就是自然智能的意识活动规则,自然生命的自然生存规则;主观认识标准是以思想、归纳为基础的高级意识活动规则,是人类精神生命的存在基础。
问题应该是十分的明确了:以往的人类文化内容的表达中,从来没有形成关于人类精神实质属性的明确概念;以至于做人的问题至今依然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核心问题:什么是人?
人不仅拥有肉体生命,而且拥有精神生命的人类成员才能属于人的范畴?
人类社会一旦明确了人的科学定义,一切以人为本的社会问题自然能够获得明确的解决。
人的定义,是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的支点。人类的死穴,就是主观认识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