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投资突围——另一套游戏规则


     中国人的投资突围——另一套游戏规则

 

中国经济总量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在中国以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令全球惊羡的时候,中国投资人所秉持的金科玉律仍旧来自国外传统书本,效果自然欠佳,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手中的纸币一定会贬值?几十年后拿什么钱养老?买股票、基金为什么会赔钱?这些话题人们总在议论,却“议而不决”,一个原因就是陷入了西方传统投资理念的套子里讨论出路,自然会南辕北辙。

老百姓面临的问题十分现实,手中纸币快速贬值,过去几十年人们已经深刻的体会到这点,钱存在银行就会越来越不值钱,去投资不仅不保值大部分人还亏了钱。表面上偶然的投资失败,是否隐藏着隐秘的规律和真相?

西方的舶来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委托专家投资”等理论风行中国多年,不错这样一来国人的心理负担小了了,亏钱了可以安慰自己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可以抱怨专家水平太低。这些西方的投资理念不仅在中国效果不好,在西方也被学界抨击,真正的投资圈内人更是有着自己玩的另一套的游戏规则。

投资大师基本靠运气

巴菲特是国人的偶像,《投资大围猎——你是猎手还是猎物?》一书却从概率的角度推算其实巴菲特等人很大程度是依靠运气和特殊的玩法赢得了财富。普通人使用同样的特殊杠杆投资,平均不到300人即可有一人和巴菲特的成绩一样好。

目前国内外投资机构多宣称自己的投资逻辑来巴菲特或价值投资,需注意巴菲特自己曾称不会详细说明自己是如何投资,保罗·萨缪尔森更直接指出“巴菲特不会告诉你如何成为巴菲特”。而巴菲特的老师、“价值投资”理论的鼻祖格雷厄姆在临终前宣布价值投资已经没有用处了!因此国人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固然可取,但仍应了解内情之后,甄别的汲取有益的内容。

好的基金更容易赔钱

国人都喜欢历史业绩好的基金,崇拜历史业绩好的基金经理,而投资圈内的大师则指出追逐是输家的游戏,好的基金经理大多可能失败等。在投资圈内10年的作者更辛辣的指出各国政府不得不立法规定两件事:投资公司要标示“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烟草公司要标示“吸烟有害健康”,可惜国人并不了解其中潜意。

《投资大围猎——你是猎手还是猎物?》中采用较隐秘的文献回顾了多位大师或明星基金最终失败的命运,从西方投资历史的视角揭示了西方投资圈内秘而不宣的投资道理“均值法则”。

庄周梦蝶——避免国人投资悲剧

假如长期投资几十年,并且每年股市都上涨10%,你可能还会损失70%的财产!就算巴菲特只为你一个人效劳,你也会损失大部分财产。这些离经叛道的说法却是少数专业的圈内人的共识,这些人自比“投资猎手”,默默的获得投资的巨大收益。

而多数国人数十年后面对养老难题,只会抱怨自己和大多人一样命运不好,甚至还可能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投资成果还不错。《庄子齐物论》中记录庄子梦中变成蝴蝶,庄子醒来疑惑自己到底是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自己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子。也许在投资的某些方面,人们都以为自己是猎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都是猎物。

突出重围

可贵之处是这本书以西方投资历史的角度颠覆了西方投资理论“金科玉律”之后,提出了解决思路,比如作者和比肩巴菲特的大师新兴市场教父墨贝尔斯交流时,直接提出既然好的基金必然失败,那么表现很差的基金是否值得购买,双方对这一思路进行精彩的交流,而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探讨在圈外人看来颇有意趣、更有直接的投资指导意义。

书中融入萨缪尔森、夏普、席勒、马科维茨、托宾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观点,结合作者实践提出了资产配置的解决思路,因此虽然颠覆了传统的投资理念,以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这本书并不能算是“非主流”。

我认为金融关系国运,投资却关系老百姓的家运。本书认为国人都是这场浩大的投资围猎中的猎物,只有极少数圈内人隐秘的充当着猎手。那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启迪中国人投资智慧,帮助中国人在这场投资大战中酣畅淋漓的杀出重围。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 曹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