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易下结论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堂作文课,那次课上,我被老师点了名,老师说,“这次作文有几个抄袭的,我一下子就可以把他们查出来,不信大家等着看”。
作文作业在课前已经发了下来,我的得分是“92-20分”,当时脑子就在琢磨怎么会得这样一个分数,想了一会也就想明白了,应该是老师认为作文写得不错,但可能是抄袭的,于是就给了92分,然后再因抄袭减掉20分,想到这里,我反到释然了,因为那篇作文的确一个字都没有抄,因为手头也没有资料可以抄,而且自己确实在上面费了一些功夫。至今还能记得其中的主要情节,是写一个健康的农村男孩帮助一个残疾男孩上学的故事,故事些得很丰满,因为里面写了很多生活中的东西,所以当时自己也自我感觉是篇不错的作文,没想到老师也这么认为,只是老师会认为是一篇抄袭的作文,这让我有点奇怪。
老师接着说,我点两个人的名字,一问大家就知道,老师首先点了我的名,然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问,“赵日磊,这个字念什么?”“YAN”,我顺口就答了上来,心情优点激动,因为在老师写这个字之前我已经预料到,而且知道自己完全不会被难道,一种胜利的感觉直往上涌,感觉很激动,看到我很快答了上来,老师的表情优点愕然,似乎不太相信我会回答得上来这个字。
老师问这个字的原因是,我的作文里的主人公的名字叫王,之所以起这样一个名字,也有卖弄的嫌疑,因为弟弟的名字里有个“岩”,自己没事的时候就查了一下字典,看有无可以替代的更好的字,看到了这个“”很喜欢,龙在天上,觉得不错,最终没有给弟弟改成名字,就把它用到了自己的文章里。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动作,竟然让老师怀疑自己的作文是抄袭的,这实在是有点冤枉。自己的心里有点委屈。
当老师看到我可以读出这个字的时候,没有再为难我,也许他也不敢确定我是否是抄袭的了,只好让我坐下,没有再说什么。
然后,老师又喊了另外一个同学站起来,也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不知道字典里有没有这个字,只记得好像上面一个燕子的“燕”,下面一个日子的“日”,读什么记不得了,好像是一个小作者自己创造的字,结果那个同学满脸通红,没有读上来。于是,老师的脸上有了笑容,“看吧,我一看你的文章就是抄的,自己写的东西,自己都认不出来,不是抄的是什么?”后来证实,那个同学的文章全文抄了人家的,结果真的让老师给抓住了,就是因为一个字。
同样一个手段,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果,而且是几乎同时得到了验证,这说明有些东西并不是表面所表示的那样,也许正好相反,这也告诫我们,在求证一个事情的时候,不要片面地依据简单的表面证据,而要深入下去,在揭示答案之前,最好和对方进行面对面的求证,这样才不会使自己落入尴尬的境地,也不会无意中伤害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对老师的认可很重视的学生。工作重、生活中,也是如此,没有事实依据的时候不要随便发表评论,那是不成熟和不负责的表现。
这个事情过去20多年了,至今还记得,一直想写出来,今晚终于算是完成一个心愿!

柯维说,读书的最好方法是边阅读边发表,我信了,并且实践不止;
  《绩效魔方-一个HR眼中的绩效管理》很好地印证了以上两点
  有人说,打10个洞不如挖一口井,我信了,并且坚持不懈;
  《轻松做绩效,让员工和组织一起成长》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赵日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