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国民独立人格及自由思想的必要性分析
廖仁平
关键词:国民 人格 自由 思想 意志
提 要:抽象地分析了两个条件相近的国家因对国民人格独立及思想自由方面政策的不同所导致的长远竞争力变化。揭示出国民人格独立、思想自由更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
培育国民独立人格及自由思想的必要性似乎没有再分析之必要,因为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个人人格独立及思想自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
但这种天赋权力并没有经过多少严格的科学论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人的这些权力。其原因在于人们对国民独立人格及自由思想在人类社会系统进化中到底能起到什么实用性积极作用的认识还并不十分清楚。
国民独立人格及自由思想在人类社会系统进化中到底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直接在国民头脑中灌输某种经过精英们设计的某种主义或信仰不是很好吗?或者国民们一切听从圣君安排不是很简单且也能开创太平盛世吗?若任由国民们独立自由,且不要天下大乱?…这些想法曾经大量存在过,现在也仍然以各种方式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虽然当今世界已经没有多少统治者会直接说没必要培育国民独立人格及自由思想,但多数统治者并没有什么积极性去推进这项事业,而且还会或明或暗地对国民的独立意志及自由思想进行压制与打击。
国民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好处表现在什么地方?这得经过实证才能得出结果。此只能进行一些模拟性理论分析。(此理论模拟分析的假定情况可能比较极端,实际社会环境可能远比其复杂,所以本模拟分析结果只具有方向性定性效果,不具有真正的实用性。)
假定:
A、B两国其它条件如人口、国土面积、科技等类似。
A国因为国王英明,国家比较安定和谐,人民生活还过得去。国民已习惯了凡事都听君主的,他们也懒得思考,也并不急切地追求人格独立。国王及众官僚们也乐意这种状态,尽情享受着领导的“乐趣”和“伟大”,为了维护这种局面能长期存在,国王及其官僚体系也不允许国民们自由地思想,官员们也不需要自由思考,等着上传下达就是了,有了成绩当然首先归功于上级的英明领导,有了过失当然首先是下属的不作为或其它错误…其国内教育就是洗脑并灌输忠君爱国和集体主义等思想。
B国国王当然也比较英明,但他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因为B国国民们个个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各项政策的施行都要经过国民们的反复批判和改善,国王的任何新提议也必经一定论证后方可实施。国王的领导更多地表现为形式,其国内大多数具体政策的制定和修正都由各级官史们按规定办理,所以官员们必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各级官员们的政绩也有专门机构作出比较科学的评价,所以人人不敢懈怠。国王及各级官史们也会自觉地培育国民们的独立人格,并允许充分地思想自由。
问题:
A、B两国到底谁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为什么?
答案及分析:
短期内也许难分伯仲,但长期看B国取得竞争优势的概率大于A国。
之所以在短期内难分伯仲,是因为独裁的A国在圣君的英明领导下,是可以高效率地举全国之力办成一些大事的(特别是在治世之始,这种优势最明显)。而B国则相对难些,无论什么新政策新方案的实施都会受到各方面的反复质疑,决策速度会比较慢些(实际上在新时代开始时,民主政府也必须从快决策,所以即使上在民主体制内,一定程度和范围的专制仍然存在)。
但长期看B国取得竞争优势的概率大于A国。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原因第一在于一个国家要做的事太多太多,没有任何凡人可以英明到事事都高明的程度,所以英明的君主面对太多的事务时也难免会百密一疏,甚至于犯重大错误。第二在于人会衰老,智慧与精力都会衰退,君主及其官僚体系成员的这种衰退常常是集体性的。第三在于没有任何绝对把握保证其王位继承者也英明。第四在于官僚集团的营私舞弊和教条懒惰。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决定了要保障其长远成功的概率很低。而B国国民们因已经习惯了凡事都要反复质疑,习惯了用国民群体智慧来管理国家事务,所以他们不存在智慧衰老的问题,新老人间的交接十分自然,各级官员们的营私舞弊行为也更易于被消除,由于鼓励自由思考,各司其职,所以官员们也容易做到实事求是。B国的如此种种长远优势决定了在两国长远竞争中胜算的概率要大于A国。
以上只是模拟地进行了一种理论分析,也许说服力还不太强,那就只好等到社会实证结果了。
社会实证的方式一是统计性地设计对比组进行长期观察,但这种方式费时且难于实施,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成为实验品。第二种方式就是历史分析法,在历史上搜集各种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得到一些局部性个别参量间的比较结果。这种方式比较普遍,但分析各种对比信息时要特别慎重,重点在于防止犯“以偏概全”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