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未来5~10年,既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期,也是金融转型的关键期。金融的周期性决定了未来的10年和此前的10年,将有巨大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银行过去10年粗放型发展之路在未来10年将无法持续;二是金融脱媒将对银行经营产生巨大挑战;三是监管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将发挥重要作用;四是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强,必然对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带来很大影响。

  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角度来讲,银行净息差一直保持平稳。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二十几万亿元的资金,现在都属于被冻结的状态,严重扭曲了资金状况。利差的大幅放大,将不可持续,未来还要回到利差区域平稳的阶段,所以利率市场化放开以后,我觉得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2011年上半年我国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中期利润是9900多亿元,而12家上市银行创造的利润就达到4600亿元,这种情况显然不正常。未来利率市场化,是银行对实体经济反哺的过程,银行将更多的利润反还给市场经济的过程。

  在过去的10年,商业银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个进步体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市场容量不断的提升,也体现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得的持续提升。未来中国银行[2.95 -1.34% 股吧 研报]业面临很大的问题:首先是政府性贷款,这是银行体系在过去过年累积的风险,处理不好将引起宏观经济巨大波动;其次是房地产问题。自1998年房改以后还没有走过一个完整的房地产的周期,虽然银监会要求各个银行做各种各样的压力测试,但是它没有考虑到房地产的上下关联的56个行业的影响,当未来房地产真正遇到周期性调整的时候,银行坏账就有上升的压力。

  宏观审慎就是要平滑经济发展的速度,这种政策将直接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商业模式和利润模式造成平滑性的商业影响,未来商业银行出现每年增长30%以上的增长率,应该说是不可持续的,银行的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大家要习惯一个10%左右,跟经济增长保持一致的速度增长。经济周期的减缓,导致我们从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转变为节约型的经营模式,未来面对金融的改革和金融管制放松,怎样节约银行资本成本,怎样推进中小银行跨区域的经营,怎样平衡自己内部发展和外部扩张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银行家在未来10年发展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