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召开前夕,8月27日,由陕西省安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冠名,陕西省医药健康促进会、北京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社、中品在线联合发起,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为时两天的“‘安和情’全国健康产业(陕西)高峰论坛暨中国健康产业核心区战略定位研讨会”在陕西省政府止园饭店举行。会上,组委会携手中国健康产业发展十大推手专家团为中国健康产业基地核心区和中国健康产业进行了把脉和定位。围绕大会,全国各类媒体在前中后期已刊发相关稿件1300余篇,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今天,健康产业已发展为涉及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关联的生产、销售、流通和服务领域的继It产业之后崛起的最具扩张力和兼容性的“财富第五波”。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远远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尽管我国的保健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始终没有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五年来,在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又一轮新型健康产业大发展中,中国再一次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究其原因,虽然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涉及的领域众多,没有相关的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没有相关的标准作为发展的参照,也缺失持续创新的项目和科学适用的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缺乏对于核心技术与相关健康服务的系统整合,更主要是缺乏向上向优向好发展的营销、策划、传播“推手”。
加之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要求的提高,医学模式和医药目的正在发生转变。中国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产业的界别、概念的重塑、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必须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
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目前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在“安和情”全国健康产业(陕西)高峰论坛召开前夕,中国健康产业发展十大推手专家团经过反复研究、客观梳理,集体为新形势、新位势下的“中国式健康产业体系”进行了重新架构。最后界定为中国健康产业目前由六大基本产业群体构成:第一,以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产销、应用为主体的医疗产业;第二,以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生殖护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非(跨)医疗产业;第三,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健康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第四,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顾问、体育娱乐、休闲旅游、中介服务、保障促进和养生文化机构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第五,以消杀产品、环保防疫、健康家居、有机农业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第六,以医药健康产品终端化为核心驱动而崛起的中转流通、专业物流配送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发展的龙头大省,一度引领着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更为发展中的西部开拓了路子,树立了榜样。从八十年代起,陕西的保健品业在国际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陕西省于1998年率先制定了中国第一部保健品管理办法,又于2005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保健用品地方性法规,2010年又再次进行了修订。
自古“秦地无闲草,秦地多良医”。据普查,陕西省具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共达4700多味,其中植物药材3721味,占全国药材种类的30%以上。其中有248种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正品药材。同时是中药材人工种植大省,种植面积已达480万亩。陕西省省委、政府高瞻远瞩,将医药健康产业划定为陕西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这一决策,在推动陕西省成为“中国健康产业基地”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陕西省随着国际化相关产业的进驻,加之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弱化,以及部分企业家自觉竞争意识淡薄,目前,从整体上使得全省的健康产业在项目拓展、模式创新、品牌塑造等诸多方面遭遇了瓶颈。
为了进一步深化陕西省在全国健康产业领域的战略地位,陕西省医药健康企业和产品须从多、小、分、弱而走向精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势化。而正确的、可行的路径就是在政府规划、社团推动,企业主导下进行必要的、多种形式的“产权联合”、“势场聚合”,向“品牌族群型”、“总部平台型”跨越和发展,为此,合力打造中国健康产业基地产业集群总部经济体势在必行,也是唯一路径,而率先打造的“中国健康产业基地核心区”这一“孵化器”是以点带面,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在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中草药融预防、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独特功效倍受青睐。而长期以来,陕西省不少保健品生产企业步入了两个误区,一是把自己定位成了‘加工厂’,而把销售运营环节‘嫁接’或大包给了代理商,任由代理商去胡吹瞎侃,放大功能和疗效,最后丢掉的却是我们的信誉,伤了元气,失了终端,走进了死胡同;二是搞错了发展路径,产品的开发、衍生方向出现了偏差。其实,就中医药本质而言,以“治病”为界限,中医药之于西医药的更大优势在于预防,在于养生,在于保健,在于理疗,在此客观条件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开发上游产品,孵化上游项目,打造上游产业,这或许更适合我们中医药自身优势的凸显。在这一点上,与陕西省铜川市即将召开的“首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的意旨不谋而合。
定位必须客观,发展需要理性,谋划应该前瞻。健康产业强,中国强。健康产业强,铜川强。陕西省铜川市委、政府高端长远的战略定位,对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落实“增强人民体质”的惠民爱民政策,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与陕西省保健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健康产业总部经济体的建设,为推动陕西省成为中国健康产业企业集群的“领跑者”,促进中国健康产业向好、向优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国健康产业基地核心区”定位和设想的提出,必然会使陕西省成为中国健康产业大力发展的突破口,成为投资者创业者的沃土乐园,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经济的核心区,成为世界级的健康产业聚集区,必将开启中国健康经济腾飞的新时代。
刘海铭:中国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