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互联网团购的鼻祖Groupon将要上市的消息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之所以成为焦点,一是其作为全球第一家互联网团购企业,它的上市,不但对于其他互联网团购企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整个互联网产业能否诞生新的赢利模式也具有启示;另一方面,就是在IPO前,Groupon的发展模式一直备受业内的质疑,这也让其IPO后是否存在泡沫的风险引人关注。那么此次Groupon IPO究竟是泡沫,还是真的物有所值呢?
从此次Groupon IPO的市值在120亿美元看,与年初业内对其的估值为250亿美元相比,其估值已经缩水了一半。而这主要是因为Groupon在提交IPO文件时披露的财务数据,尤其是其计算盈利的方法(不包括营销的费用)令业内感到不解,甚至是有“骗局”的感觉,因为按照Groupon的计算方法,它是盈利的,但要照传统的计算方法,Groupon则是大幅亏损。
也许是面临外界的质疑和压力所致,Groupon修好了计算盈利的方法,这样一来,在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中,其营业收入为4.3亿美元,亏损24万美元,尽管还是亏损,但与之前两个季度,由于市场营销费用巨大,每季运营亏损1亿美元以上相比,其亏损的额度已经大大降低。当然这与Groupon刻意削减营销费用密切相关。对此,Groupon CEO O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称,照此下去,今年年底,Groupon将走向盈利。
其实早在今年的第二季度,Groupon的营销费用就开始减少,据Groupon提交的IPO文件显示,Groupon今年第二季度的营销费用为1.705亿美元,比第一季度的2.08亿美元明显减少。到了第三季度,Groupon的营销费用进一步压缩。虽然看起来,Groupon的亏损减少了,甚至未来还有可能会盈利,但由于营销费用的减少,其增长速度也大幅减缓。例如最新的季度中,其营收环比仅增长10%,交易量的增长更是可怜的1%。与此同时,Groupon第三财季从总营业额中获得的收入分成为37%,远低于第二财季的43%。
减亏IPO:Groupon矛盾与风险犹存?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