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是重要的监督部门,按照规定,对党员干部的不当、违法行为,纪委有权介入调查,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位省纪委干部并未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帮助讨薪农民工维权,而在采用了微博上叫板县委书记“对赌乌纱”的方式来关注事件的进展,以舆论攻势来求得一个公平正义的裁决。这无疑是官场规则盛行下的又一看点,更是引发群众情绪爆裂的悲催导火线。
然而,就在公众为这位省纪委干部的仗义执言、侠义情怀而摇旗呐喊、鼓掌喝彩之时,笔者认定这位省纪委干部的“另类”维权方式太过于幼稚太过于愚钝了一些,也认定这原本就是一个类似小孩子过家家而毫无结果的“对赌”游戏。而县委书记并未不正面应战、权威部门不肯做出回应的事实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以“谁错谁辞职”为“赌注”的纪委干部注定不会成为赢家,相反他最终还有可能会遭致被批判的嫌疑。
一是可能会遭到身份的批判。作为一名省纪检干部,理应依法办案,这是基本的党性修养。如果干部离开法制轨道,用不理性的方式反映利益诉求,就有可能会被扣上破坏社会平安和谐的帽子。据“御史在途”向记者证实,其直接领导找其谈了话,“你要时刻想到你不是一名记者,你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你要牢记自己的身份,你要记得你还是一名纪检干部”。显然,要想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还是应当依照领导意愿、按规定程序办事的。而至于“人民公仆”,无非就是一个所谓的虚拟的称呼罢了!
二是可能会遭致同僚的批判。“御史在途”或许确实是一名心系民众的干部,但稍通官场艺术者,即使要为弱势群体说话和维权,也断然不会选择“对赌乌纱”的方式。这种公开与自己同僚进行对决的方式不仅具有自断其路的极大危险性,还违反“官官相护”的潜规则。试想,在一级机关死不承认问题的情况下,你偏要替50多位农民工讨薪不说,还要搞得社会情绪如此爆裂,“你说哪个体制喜欢你这样的官员?”你今后又如何面对自己的上级和同僚?
三是可能会遭致公众的批判。从长沙县讨薪事件的背景来看,50多名农民工,他们完成了工程,履行了合同,却因争取自己的权益被公安部门“诱捕”。这原本就是一个无须争议而且理在民工的“讨薪诉求”案件,但经纪委干部“对赌乌纱”这一闹,却演变成为了“谁输谁赢”的赌事与闹剧,从而引发了聚众讨薪“谁对谁错”的争议,这显然违背了民工的意愿,转移了案件的重点。再者说了,纪委干部在微博上对赌乌纱,是否具有把政府的公信力当成了儿戏的嫌疑呢?既然纪检干部对国家的办案程序都没有信心,那作为普通群众还会有信心吗?设若纪委干部微博维权不成,县委书记再动了雷霆大怒,那遭殃的难道不还是百姓吗?!
法制和民主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赌”出来的。一方是省级领导干部,另一方是县委书记以及公安局长,这些人在民众的眼里,都代表着党、政府和公众权力。这种“对赌”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这两种人之间,公众在冷眼旁观与大呼“过瘾”之外,余下情绪的大抵就只是悲凉与恐慌了!
(李吉明2011年10月28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