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等多国行业领袖齐聚北京共商核能的开发与利用
2011年11月17、18两日,一场主题为
“后福岛时代:核能未来”的核能行业应急峰会将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拉开序幕。届时,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
Alexander V. Bychkov、日本国际核能发展组织首席执行官
Ichiro Takekuro等数十名权威人士将就未来核能产业的发展做主题演讲,同时将有来自中国、印度、俄罗斯、韩国、土耳其、越南、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两百余名代表出席,共同商讨未来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据悉,该峰会由
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CDMC)主办,获
独立电力生产商论坛和
法国核能行业协会冠名支持,是对今年5月成功召开
第七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的衍伸,旨在就“后福岛”时代背景下,怎样合理且安全地发展核能产业交换意见并希望达成共识。
目前,核能在全球能源中所占比率达1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率将攀升到22%。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10年起,尚未兴建核电站的65个国家都已在考虑,或正在积极地制定核能开发计划。
随着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世界各国普遍开始对核能的安全利用进行反思,是否该继续开发核能,在亚洲各国引发了争议,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均出现了较强的反对声浪,有的还发生了民众集会抗议的活动。
但是,相当多的专家认为亚洲核能开发是大势所趋。分析认为,欧洲人口相对分散,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水能和地热等来取代核能,亚洲和欧洲不同,亚洲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有许多高密度的人口中心,需要大量的能源来支持数十亿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正如对核能深有研究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瑞斯纳拉贾博士所说:“我认为,亚洲这些国家的政府无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找到核能的替代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