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


今天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日,我在电脑前反复思考中国这一百年的历程,作为一名七十七岁的老人,有二十三年的生命没有和辛亥革命后并肩而行,但也确实有七十七年的生命和辛亥革命后并驾齐驱。我反反复复地将这百年历史捋搓,在这一天的最后,我总算理出个头绪: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军阀割据各自为政,国民革命渐成一统,反对侵略举国奋战,解放战争一统终成,拨乱反正走上正轨,改革开放科学挺进,和谐社会漫步天下。

在我所捋搓的辛亥革命后的八大历史阶段中,有三个阶段我是没有切身体会的,有五个阶段我是有切身体会的。辛亥革命的指导理论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民,民族主义;二民,民权主义;三民,民生主义。

孙中山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将外邦逼之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当时历史的基本任务。孙中山又号召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还人民以人权,用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孙中山还号召实行社会革命,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确认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是中国的近代化历史的必然趋势,同时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国之资力,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的变轨导致军阀割据,历时近二十年,以后出现了短暂的名义上的一统,接下来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举国空前团结地一致对外。解放战争使中国实现了除台湾地区的真正的统一。中国真正走上科学兴国之路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的,二十世纪最后十年开始,中国跨上了飞速进步和发展的骏马,在地球上一路领先。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中国人民明确科学的作用,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中国真正在地球上傲然屹立,具有深刻含义顾及人类的和谐社会理论及实践不仅成为中国人民社会实践的指导理论,还必然会自然地成为人类共同的社会实践的理论。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即以人为中心,以人的高水平适宜生存为中心的社会。和谐社会仰赖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与倡导来实现,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反映着一定时期公共治理的效应达到人们适宜生存的程度。物质财富拥有的差距与物质财富分配的差异的适度,社会公众的社会共识与精神境界反映在行为顾及上已经达到顾及人类的水平,对以人为中心和以人的高水平适宜生存为中心的持续运转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运转的主流和世界运转的主流,并且在人的行为顾及上不断接近顾及宇宙。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是一条指向世界大同的康庄大道,是辛亥革命朦胧远景所憧憬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