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千万的“蚂蚁大道”


                                   

(广西天峨)耗资千万的“蚂蚁大道”

前不久在《(广西田林违背民意的两大移民工程》中提到:“八洞至百乐街新修一条约10公里的移民搬迁路”,因该路在375m线下,刚搬迁结束,水位上涨,全被淹没。即使每年冬春两季水位下降,不过被水浸泡的搬迁路大多都已垮塌,公路也就变成人行道。之后的几年(直到我最后一次去那儿),留在八洞近20多户移民只有船路没有车路(山顶隧道打通好几年,不久前那条县级路似乎已停工。)。  

   

无论如何,广西田林龙滩库区这条搬迁路也曾经过数十辆车,但是红水河下游广西天峨下老乡的“公路”却让人如在雾中。

*******************************************************

龙滩电站是仅次于三峡及溪洛渡(在建)的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坝址位于广西天峨县城上游15公里处。贵广两省区十个县中,天峨县搬迁人口最多,约20000人,主要集中在向阳镇和下老乡。

下老乡至贵州罗甸羊里(红水河镇)原有一条约20公里沿江公路,被水淹后从另外一边又修了一条二级路,此县级路与我们主题无关,免谈!

2005年,从下老乡新址甘满沿江又修一条公路至罗甸羊里。公路海拔约374m现在实际水位线已达377米),比水位线低1米,但比以前的沿江公路要高许多,又有六、七个大拐弯,其中在百幕村中牙屯大拐弯可能绕行七、八公里,因此,“新公路”不少于40公里。

           

     

           往南约2公里至下老乡新址‘甘满’,偶尔有摩托车轮胎印。

          

                  下老乡‘码头’附近有几片地,因此往东有人的脚印。

除了拍板定案的少许人,没有人能解释该“公路”究竟用来“”何物?

大拐弯

大拐弯

移民们猜想有三种可能

1、移民搬迁路”(从原址搬到新址):下老乡移民有些‘后靠’,有些迁到天峨县城;搬迁路要么往东——县城,要么往南——后靠移民点。可是该路“南辕北辙”,从下老乡出发沿江 往西 而上至贵州罗甸;更不用说,2007年搬迁结束,“公路”还没有开通。

2、新沿江公路”:要是从下老沿江而上有一条沿江公路直通贵州罗甸,那是那一段红水河沿岸村寨百姓的福气了。倘若当初的‘计划’如此,为何要修在水淹没线下?

3、生产开发路”:根据《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分县补偿投资分配表》及广西桂移发[2006]7号文件,在“专业项目复建补偿费”中有“天峨县下老乡生产开发路——投资3476万元”。

有了这么多钱,不用会在保险柜里生蛆啊!

把公路修在淹没线下,是要开发海底资源吗

*******************************************************

下老乡数百移民就此等问题(共11页15点问题)到县府反映,2011619日上午,移民们被遣散几小时后,下午约4时,县移民局立即把15点问题答复书到移民代表手中(回复之快接近光速)。

答复书中提到“……经指挥部研究决定实施,竣工验收后使用过一段时间,也发挥了作用;库区蓄水后水位上升才被淹的……经费使用情况接受审计和司法监督……

除了江边至下老乡新址甘满起始站2公里和中牙屯几百米偶尔有下船的摩托车碾过,此“公路”直到贵州罗甸红水河镇罗天乐大桥终点站的其余40公里只有挖机履带痕没有车胎印

   

             左面即南面即罗天乐(罗甸、天峨、乐业)大桥终点站

倘若只把广西甘满——贵州羊里‘新沿江公路’按“机耕道”投资(25万元/公里),也要花1000万元,何况这条路不只是设计用来行驶拖拉机和手扶式啊!

要是某位高官为了“回扣”而修“路”,立案调查就可平息民怨;可要是该计划经“县委常委”审计通过,那样真是“集体哑火”啦。

正如《答复书》:“竣工验收后使用过一段时间,也发挥了作用……”验收工作组要么是空中鸟瞰或坐挖机目测抑或在江中用望远镜遥视,否则应该留下脚印啊。

已经四年多了,有些路段只有杂草,有些路段已垮塌,绝大部分路段人迹罕至。

    

          水淹没线下的‘公路’痕迹

      

         水淹没线下的‘公路’痕迹

尽管如此,该公路的确曾发挥过“作用”,将来也不会浪费,即使再过几十年,仍是蚂蚁世界的“阳光大道”。

不用费口舌,多事者们看看图片就明白。    

    

      

  罗天乐大桥下“广西天峨下老乡——贵州罗甸红水河镇‘新沿江公路’”终点站

                                              韦登忠

                                              2011年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