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武汉电视问政叫好


《武汉晚报》1128日:武汉电视台从22日到25日每晚在黄金档现场直播“兑现承诺、优化环境2011年电视问政”,收视率比热播剧还高。
《楚天都市报》1124日:公共自行车站已建了两年,居民却苦苦盼不来车;小区门口停车频频被贴罚单,民警竟公然称“治理违停手段就是开罚单”……武汉市“十大突出问题”整改电视问政的第一场,一段段暗访视频让局长们如坐针毡,纷纷承诺将立即着手处理。
《楚天金报》1125日:昨日,武汉电视问政活动进行了第三场。现场播放的一个短片出乎了所有现场观众的意料——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前晚看了电视问政曝光的问题后彻夜难眠,昨天一大早就亲自到长丰街现场督办火灾隐患,显示了武汉市整改问题的勇气和决心。
图为:武汉市监察局局长薛红文、江汉区区委书记李强、洪山区区长刘涛、武昌区代区长胡勤华、市交委主任彭俊(从右至左)接受市民问政
《湖北日报》1126日:武汉市治庸问责专班的两位市委常委昨晚坐上电视问政台,现场接受观众考问。该市纪委书记车延高、市委组织部部长卢国祥坦言,紧张、压力大,但通过问政这一开放方式,对改进工作会起到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党政官员在电视上都只出现在新闻报道里,而且一般都是调研、考察、报告、指示,展示的都是功绩、政绩。如武汉电视问政这样在电视现场直播中就所辖事务接受民众询问,还是头一遭。前面所列新闻报道表明,其短期效果是相当好的,许多平时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都得到官员的解决承诺,有的甚至在第二天就得到了解决。除此之外,还在很多方面形成了良好示范。因此,应当为武汉电视问政大声叫好!
为当地主政官员叫好!作出电视问政的决定,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问出了“坏官”怎么办?问出了“庸官”怎么办?问出了触碰政治红线的问题怎么办?问出的“庸官”“坏官”太多了怎么办?抹黑了党和政府形象怎么办?问出的问题牵涉到主政官员自己或者更高一级官员怎么办?在当前的政治形势和舆情环境下,主政官员是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虑的。既然武汉的主政官员作出了决定,那么至少表明他们有信心和勇气应对这些问题,表明他们相信人民是理性的、相信被问官员大多数是经得起考验的、相信他们自己也是经得住考验的。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开放监督,人民必定支持拥护,官员必定尽责上进,“问”出的问题必能减少甚而弥合官民分歧,更不会激化矛盾,如此形成良性互动。在威权体制和管制思维丛林里,透出如此清风,若非具有极大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是办不到的。
为武汉电视台叫好!媒体监督的软弱和权力附庸化一直为社会所诟病,此次武汉电视台却是动了真格的。将电视问政节目放在黄金档播出,方便群众收看。工作人员询问有无文字资料,得到的回答是,“播出内容都是保密的,节目结束后才能提供。”,节目没有预演,都是现场直播。并且在电视直播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微博互动,甚至记者走上街头,直接将话筒伸给街上的群众,“话语权”、“决定权”交由百姓。除了主政领导的支持,电视台在细节设计方面充分表达了把问政做“真”的强烈愿望,是电视问政落到实处的关键。试想,如果电视台畏惧地方势力或部门势力,或者顾忌以后与各级部门的横向关系,阳奉阴违,把节目办成被问官员的政治秀场是完全符合当前主流预期的。但是他们没有。这表明,武汉电视台一直都有一颗公心,独立地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不做权力附庸是他们一直期待的,逮着这个机会就一定要努力去实现它。媒体并不是附庸,他们需要机会,这难道不值得叫好吗?!
为武汉人民叫好!群体性事件中的“暴民”、网络上的“愤青”、低俗文化产品的“粉丝”,我们的人民好像与官方以及他们所代表和倡导的主流越走越远。武汉电视问政展现出来的人民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他们关心切身利益,也关心公益;他们问题切中要害却绝不胡搅蛮缠、别有用心;他们放下同时段播放的娱乐节目而关心问政节目。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参政热情,一点儿也不像以国情论而拒绝民主进程的人所描述的那样不堪。人民是有能力监督官员的,是有能力参政议政的,我们不需要有任何顾虑。这是武汉人民通过电视问政证明的,我们应当大声叫好!
为武汉被问官员叫好!没有被问官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电视问政就只能是一场独角戏。他们不仅参与了,而且表现很好。虽然有很多问题被问出来,他们没有“耍赖”,没有使用“外交辞令”,没有敷衍搪塞,而是直接作答、郑重承诺。他们的诚惶诚恐、坐立不安、立即行动,鼓舞了提问的民众,也使得问政具有了实际意义。有问题不怕,敢于面对、积极整改就是人民接受的好官员。官员并不都是官僚,只要将其置于阳光之下。
 
既监督了官员,又拉近了人民,还提高了收视率、驱逐了低俗节目,电视问政能否被推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