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农民有房住、有活干,重庆户籍改革堪称典范
世界仅有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在中国已经延续近60年,这一千夫所指的户籍坚冰,近十年虽在部分地区有所消融,但因为大多数是以购房为基本迁入条件,而令许多进城务工人员望“城”兴叹。因为城市的商品住房价格,绝不是一般进城务工人员在短期内所能承受得了的。笔者几年前在《高房价再次剥夺了农民自由迁徙权》一文中就曾指出:中国农民第一次被剥夺自由迁徙权,始于1953年,国家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限制农民向城市流入。同时,实行“剪刀差”经济制度,使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不断扩大,在城乡之间形成了不平等的社会权力与国民待遇。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之下,农民的自由迁徙权虽然被提到决策层的议事日程上,有的地区甚至有所松动,可“高房价”却再次残酷地将农民的这一天赋人权给尽情剥夺了。
就在这样的政策纠结中,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及与之相配套的住房、就业政策安排,却很好地化解了“高房价”这一户籍屏障,让进城务工人员户口牵得进,进城有房住,住下有工作,真正实现了在迁入地安居乐业,给全国破解户籍坚冰,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
重庆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3年内重点解决300多万在城镇工作5年或3年的农民工、历史留存的征地未转非人员等转户问题,并确保其转户后同等享有城镇居民的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保障。目前转户190多万人,整户转移4万多户,平均每天转户9100多人,户籍城市化率已从转户前的29%提高到33.4%。
而与之相配套的必要政策,主要体现在公租房建设及解决新市民就业这两个方面。
因为中国传统的“安居乐业”观点,是将“安居”放在了首位,进城农民在户籍变更之后,首先面临的肯定是住房问题。而重庆在公租房建设方面的巨大投入,较好地配合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可以有效地解决新市民的“安居”问题。
按照重庆市公租房建设的总体规划,2010年至2012年,将建设4000万平米公租房,解决200多万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去年开工1300万平米,今年将全部竣工,今年还将新开工1350万平米。目前,已经进行了两次摇号分配,第一批租户已入住。公租房按照商品房标准建设,布局在较好地段,小区环境良好,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相比较国务院提出确保年底完成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任务来说,重庆市在三年内建设4000万平米公租房,其力度肯定是全国罕见。因为那1000万套保障房里面,不仅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更多的恐怕还是拆迁安置房,公租房实际上没有多少。
重庆公租房的供应对象,除了城市居民无住房户或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较低的住房困难户、大中专及职校毕业后新就业的无住房人员外,还包括了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这就彻底打破了城乡和内外差别,让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引进的专业人才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都能同样得到安居,新入重庆户籍的市民,当然也会直接受益。
而重庆市在解决就业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则可以较好地解决新市民的就业困难,让新市民和原来的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就业机会,对于促进新市民尽快地融入城市至关重要。
重庆市在这方面主要采取的主要措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降低政策门槛,鼓励小微企业发展。比如通过打造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低融通、低物业成本的投资环境,营造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主要采取资本金补助、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自主创业,发展15万个微型企业,让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50万个。市财政按注册资本的30%-50%给予补助,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去年,财政补助3.05亿元,发展微型企业1万多户,解决超过10万人就业。今年还将拿出7.5亿元专项资金,发展2.5万户微型企业。
这些微型企业创造的岗位,多数是普通劳动岗位,可以让更多低文凭、缺技能的劳动力得以就业。
另一方面是吸引劳动力密集型的大型知名企业入驻重庆。重庆市以打造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为目标,按照“整机+配套”模式,不但吸引了全球第一大品牌惠普、第二大品牌宏碁入驻,全球第五大品牌华硕也于4月底与重庆正式签约,将在重庆布局全球生产基地与中国第二营运总部。惠普、宏碁与华硕,将共同助推重庆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笔记本电脑制造高地。
此外,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纬创、和硕、仁宝等6大代工企业,以及200多家零部件配套厂商分布在璧山、江津、铜梁、永川、大渡口、九龙坡等15个区县,现已形成品牌商、代工商和零部件企业“3+6+200”的一体化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今年重庆将产销笔记本电脑3000万台,到2015年将建成年产1亿台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如此规模的计算机及零配件生产基地,将大量吸纳各种层次的劳动力,尤其是为新市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岗位。
应该说,重庆农民是幸运的。他们不但真正有了自由迁徙权,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安居乐业。这样的政策设计,堪称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典范,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
进城农民有房住、有活干,重庆户籍改革堪称典范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