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是郑州普通的一天。郑州市150吨蔬菜免费发放的消息一发出,15日凌晨4时许,忍受着冰冷刺骨,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便开始加入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长队中——为了10斤免费的萝卜白菜,为了家人的一日三餐。上午10时许,队伍已经持续绵延一公里,场面壮观。据工作人员估计,全天约有2万到3万人前来领免费菜。而在另一边——霓虹闪烁的夜晚,在繁华的道路上,在豪华的酒店前,有车主穿梭往返——为了寻找一个停车位,为了一种别样的生活……
看到这样的新闻和场景,总感觉心里酸溜溜的,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富者和贫者之间的物质精神差距是如此巨大。不可否认,不同样的物质环境背景下产生了不同性质的概念与反馈,一边是老百姓在寒风中就为了等待那10斤萝卜白菜,一边是花红酒绿的享受着醉生梦死的豪华与奢侈,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城市风景线,这就是时下贫富的凸显,更是贫者的一种无奈。
丰衣足食,收入颇丰的人群,很少会去光顾这样的免费场所,以及一些打折大促销活动。作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一些居民,确实很困难,生活的压力不难想象,能有免费的东西,固然要。用一句话说,能省一分是一分,这个年头对于底层的居民来说,赚钱不易啊,宁可起早排队,就是天再冷也要珍惜把握这种机会;如果经济条件好,又有谁愿意去挨着冻,受这份苦,就为这点萝卜白菜呢; 对那些所谓的富人,对此肯定不屑一顾,更本就不放在眼里,也许还会说上一句,这群人真傻,不就是10斤萝卜和青菜吗?至于要排那么长的队等待吗?
每一次免费、促销的背后,实际上是民生艰难的一面镜子。在农村,由于交通、信息流通等方面的落后,农民的菜很难卖个好价钱,菜贱伤农;而由于物流成本的提升,摊位费等居高不下,卖到市民手里的菜,往往又价钱高昂,此乃菜贵伤民。
曾几何时,我们的菜篮子工程搞得风风火火,一面是为了老百姓能把种植的蔬菜卖个好价钱;一面是为了城市居民买到便宜称心的蔬菜。作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是煞费苦心,采取制订了相当多的措施和政策,一面鼓励农民种植蔬菜;一面又由于诸多因数抑制着蔬菜的价格。造成今年蔬菜价格大跌、甚至很多菜农的蔬菜全部烂在田里,无法得到保障就是突出的反映。
今年,有好多菜农蔬菜卖不出去,就去找当地政府,希望政府出面帮助解决问题,说实在的,政府无法帮助这样的忙,因为这是体制问题。首先政府不可能要求你菜农种植什么样的蔬菜,政府只能鼓励你种植,说得好听点,政府最多也只是帮助你推销一下,尽一点义务而已。解决菜价的剪刀差,需要打通物流、信息传播的任督二脉,这就需要政府扮演好公务服务的角色,为蔬菜等民生用品,常年开通绿色通道,确实让老百姓以及菜农做到心里有数,好及时调整种植的种类。
郑州免费为市民发10斤萝卜白菜是好事,但最好不要这样做事。
郑州开仓发放免费蔬菜 万人排队领菜折射了什么?
数万市民排队1公里领免费蔬菜,折射民生之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