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水海外公益事业
2011年12月19日 01:58
来源:京华时报
非洲的孩子们渴望上学。东方IC供图
“中非希望工程是最好的民间外交,得到非洲各国政府和受益社区民众的欢迎,也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打倒中非希望工程,有损中国大国风范,成为国际笑料,零和博弈;从保护富人慈善看,亟须正确舆论引导;该项目无论从个人和企业帮助基金会劝募还是基金会管理规范上看,均属公益与商业合作的优秀之作,还青基会和卢星宇以公平,也是应该的。”
——徐永光
非洲基础教育严重匮乏
非洲国家基础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非洲是当今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非洲国家的教育状况落后,平均文盲率大约35%,主要表现为入学率低和失学率高。由于整体经济水平落后,导致教育经费奇缺,教学设施缺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教师待遇低微,缺乏必需的教学材料,从而导致师资严重不足,师生比例严重失调。非洲国家大部分校舍失修,桌椅残破,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常年无法更新,有的小学校20个学生共用一本教材。
鉴于非洲教育状况极端落后的现实情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各国及慈善组织也成为了对非洲教育援助的重要提供者。世界范围对非援助的实施,为非洲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提高了非洲国家的教育水平。据统计数据显示,全非洲适龄儿童入学率从60年代的36%提到了本世纪初的80%。
我国自1956年开始对非援助,到目前为止,已经同50多个非洲国家建立了教育交流和合作关系,截至2006年底,中国在非洲开展了800多个援建与合作项目。
但是,目前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主体比较单一,主要是政府行为,民间力量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资助领域注重对高等教育的援助,忽视对基础教育的援助,对于基础教育设施关注度不高,远远不能满足非洲国家发展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
将在5国援建20所希望小学
2010年伊始,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向中国青基会表达了在非洲实施教育资助工作的意愿,双方在与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六国有关方面积极接触之后,对在非洲实施公益资助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取得了华商企业家的响应和支持。2010年12月,中国青基会和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签订了协议,拟定了“中非希望工程”基金章程,就本项目的名称、使命、服务范围、资金来源、基金管理和基金使用、管理机制、基金终止及剩余财产处理等问题进行规定。
“中非希望工程”由中国青基会与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双方协议发起,使命是“助非洲少年儿童人人有书读”,其目标是在坦桑尼亚、肯尼亚、纳米比亚、卢旺达、布隆迪等东非国家建设希望小学、资助困难学生等。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员已承诺10年内向“中非希望工程”捐款约4亿元人民币。
截止到2011年9月16日,中国青基会已收到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员向“中非希望工程”项目的定向捐赠3102.3万元,在坦桑尼亚、肯尼亚、纳米比亚、布隆迪和卢旺达等非洲5国安排援建20所希望小学,资助希望小学建设资金共28820700元。
目前,中国青基会已经会同受援五国政府教育部门均签署了合作协议。进展最快的工程建设是坦桑尼亚的Msoga希望小学。根据中国青基会与坦桑尼亚教育部签订的备忘录和相关协议,学校定于9月1日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2月28日交付使用。
项目获受援国政府积极评价
媒体报道显示,“中非希望工程”项目得到了中国驻受援国使馆、受援国政府、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积极评价。
在乌干达,乌教育部官员对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为支持乌教育事业所给予的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家和慈善人士以爱心和善举捐建乌社会亟须的希望小学,相信此举将切实改善当地教育条件。
在坦桑尼亚,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吉佩定、中国驻坦桑尼亚临时代办付吉军见证了签约仪式。基奎特总统接见了中国“中非希望工程爱心团”成员,对该项工程表示高度赞赏。中国青基会和坦桑尼亚教育部其巴加莫约县的摩唆嘎小学举行了第一所希望小学的奠基仪式,400多名坦桑尼亚小学生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该校校长说,摩唆嘎小学非常幸运能够得到来自中国的援助,希望两国小朋友可以心手相牵共向未来。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刘昕生表示,中国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家携手把希望工程从国内推向非洲,彰显了中国民间力量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增进中非友谊、促进民间交流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项目富有探索和开创意义
据《报告》显示,该项目关注非洲发展中所面临的紧迫和关键的基础教育问题,以受助人的需求为核心,同时又切合和尊重作为捐赠人中国民营企业家们的意愿。“中非希望工程”与目标群体的需求相一致,并能及时回应目标人群的需求;同时项目目标以及实施与中国青基会和希望工程的宗旨、使命吻合,具有充分的必要性、优先性和合理性。
在项目合规合法性方面,经对项目运行机制、募捐方式、实施地选择、资助方式、具体实施内容、服务和商品提供商选择、资金使用情况的合规合法性进行的全方位评估,“中非希望工程”从项目研发、运行机制、资金筹集、资金管理使用、公益项目执行管理等方面均符合法律法规、基金会章程的规定以及双方捐赠协议的约定,基本不存在违规违法情形。需要在合规合法性方面予以改进的是本项目对外名称使用上未能使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名称,以及在项目执行管理组织机构方面尚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在近期公益慈善事业整体公信力危机爆发之前,媒体对于“中非希望工程”的报道积极客观正面,充分反映了项目合作各方、项目实施地各方对于本项目的欢迎和肯定。近期公众对于中非希望工程的质疑并非对“中非希望工程”的彻底否定,更不是围绕项目本身执行情况的质疑,而是源于对于慈善公益事业及其运行机制的陌生,急需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作出全面说明、澄清和引导。
“中非希望工程”是富有探索和开创意义的公益项目。尽管存在诸多困难和风险,但却是中国青基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起点。若能在项目研发、管理执行方面精益求精,做好风险预防和控制,“中非希望工程”有望成为中国青基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构成,且能为中国非营利组织走向世界提供经验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