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热下降后股市投资价值更加明显


  在周三上证指数第三次跌破2200点后,今日上证指数上涨0.85%,第三次收复2200点大关,但沪市成交量仍在500亿以下,加上后市曾在前市上涨超过30点的情况下一路下滑,说明市场做多仍非常谨慎。

  今天股市的上涨与住建部与各省签订明年总计700万套的保障房“军令状”有关,水泥、工程机械等行业盘中上涨较多。不过700万套的建设规模比温家宝去年末宣布的1000万套明显减少,因此实际对相关行业应该是利空,而不是利好。但700万套的规模更符合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少的现实,也能降低地方债务风险进一步增大的风险,商品房价格下跌的速度也能放缓,如果能保证开工和竣工的数量顺利实现,仍属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利好。

  央行最近公布的《2011 年第4 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城镇居民主要投资方式中,偏好“房地产投资”的居民为16.5%,较上季大幅下降7.1 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不再是居民的投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投资“基金、理财产品” 22.5%,其他依次为“债券投资” 16.4% “股票投资” 9.7%。未来3 个月内有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3.9%,比上季小幅下降0.3 个百分点。接近监测以来的最低点(13.2%,2008 年第3 季度)。

  从央行2004年以来的调查显示,由于房价已居民平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居民购房意愿长期以来稳步下降,只是2009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令该下降趋势有所反弹。

  在中国,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经济数据。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年全年,中国房价涨幅为1.5%。这个数据应该不是误报,因为如果是小数点点错了,也不过上涨15%。不过如何面对莫明其妙,甚至象是朝鲜统计局出来的中国经济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倒并不需要特别高明的手段,而是需要正确的思维,最起码不能象怨妇一样只会抱怨,而不会冷静思维的习惯。

  就比如央行这个未来三个月城镇居民的购房意愿,其实就非常荒唐。以最近13%的这个数据为例,既然一直有超过这个比例的人打算未来三个月买房,则即使有一半的人因各种原因延迟,全年下来,也有超过25%的城镇居民买了房产,则四年下来,所有的城镇居民都全部拥有了一套房产,或增加了一套房产。

  不过,不管数据有多荒唐,但其统计范围是不变的,对数据的各种加工方法是不变的,所以从数据的变化上,仍能看出一定的趋势。

  预计随着房地产价格下降成为更广泛的预期,股市的投资价值将更加明显,这是 2012年A股市场的主要利好之一。不过现在中国最大的风险,则是在房价下跌成为全社会的预期之后,房地产市场的硬着陆。因为中国房价就是富人炒上去的,所谓的刚性需要也是少数富人的刚性需求,缺乏社会更广大居民购买力支撑的市场,在富人的投资需求不能持续增加,就面临供求急剧逆转的风险:原先投资的富人不投了,而且手上有房的富人要抛售,但房企的供给却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