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主管绝不可心慈手软


(张旭婧 营销管理专家 企业文化顾问)

做主管绝不可心慈手软

/何飞鹏

有一则血腥的寓言:一个因为被妈妈溺爱的小孩,走入歧途,被判了死刑,临刑前,要求再吃一次妈妈的奶,却一口咬掉母亲的乳头。他告诉妈妈:“都是你的溺爱,在我犯小错时没有严格制止,以至于我一错再错,终于犯下死罪,我恨你!”

这则寓言,强调的是父母亲的教育与规范的责任。妈妈的溺爱是好意,但置儿子于死地,爱之适足以害之,且引来儿子无可弥补的怨恨!

领导者与部属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归过劝善,教育部属是主管的责任,我也有类似的惨痛经验,一位长期和我工作的部属,我对他的能力也极为认同,因此当他升上主管之后,我完全放手让他打理部门内的所有事务,第一年状况不佳,我给他机会;第二年状况不佳,我又替他扛起责任;第三年状况又不好,我不得不动手整理。但了解情况后,发觉整个组织团队的工作观念、想法、逻辑,都已经彻底扭曲了,根本无法调整,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位曾经十分能干的部属,而这个团队几乎以解散再重整收场。

事后我十分自责,这个悲剧,我应该负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责任!这位主管百分之百是能干,只是我的认同,让我彻底放手,没有适时给予规范、教训,我认为他应该能自我调整学习,而不忍苛责,结果使他的错误越陷越深,我的“心慈手软”、放手、放权,终究赔了夫人又折兵,变成个人与组织双输的局面!

每个领导都有当好人的倾向,希望和颜悦色,让部属如沐春风,话拣好听的说,尽量不骂人,以免造成团队的紧张气氛。这当然是令人羡慕的境界,但是只是好心绝对不够,太多的“心慈手软”,只会使组织是非不明,也会使部属陷入“有错不自知,有过不能改”的困境。

组织内有人犯错、有人犯规、能力不足、绩效不彰,都是常见的事,这时候主管的功能就是要归过劝善,不可以有丝毫的犹豫,不见得要严格处分,但要明辨是非,让犯错的人知错认错,限期改善,才不会造成个人一再犯错,而整个组织也随之沉沦。

大多数主管都能想当慈眉善目的“好主管”,不得罪人事他们的最高原则,部属有错,忍住不说,一直到病入膏肓,才云谈风轻不着边际地说几句,很可能当事人根本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希望靠时间来淡忘这些问题,这些只期待自己人缘好的“烂好人”主管时最要不得的,因为这样的团队一定绩效不彰,而部属也学不到东西,结果是整个组织楚囚相对!

设定目标,制定规范,严格要求,有错必究,有过必罚,限期改善,限期完成,这是主管最基本的态度,与工作、责任、目标等有关的事,绝对不可心慈手软,今天轻轻放下,只会让部属不长进,他们的无能,大多来自主管的无能与善意!

 学习伙伴关系

如何撰写制胜的提案

站着做人 跪着做事

成功没有模板不断探索才是正道

表现 = 潜力- 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