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30日发表声明说,美联储决定与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以及瑞士国民银行采取协调行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全球金融体系。
美联储的声明指出,将把几大央行之间现有的临时性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下调50个基点,该举措将从2011年12月5日开始生效,目的是为了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给家庭和企业带来的冲击,从而刺激经济复苏。
此外,美联储将再度延长与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以及瑞士国民银行这5家西方主要中央银行的临时性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至2013年2月1日。
如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如果没有差别化的操作,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至21%,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至17.5%。对于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财经界的专家们各有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旨在向海外金融机构提供所需的美元流动性,以缓解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压力。由于美联储的声明有救助欧洲之嫌,所以在美国本土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对之声。民众与学者纷纷表示,欧洲可以自己解决欧洲危机,不应该把原本已经自顾不暇的美国人也拖下水。
美国颓废,欧洲崩溃,日本瞌睡,世界经济,谁是风向标?
从GDP每年的增速这个“硬指标”而言,显然是中国这样的金砖国家更值得国际社会的期待。印度势力东扩、巴西准备世界杯、俄罗斯加入WTO,中国则实行产业转型,这些国家依然会是国际资本的避风港,是发达国家产业的支柱市场。
美国一方面在军事上重返亚洲,同时炮制出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计划),频繁出席在亚洲举行的政府之间的会议,跟亚洲中国周边的那些国家频繁军演,并频繁地进行军事演习,在亚洲经济中夺取自身的话语权。
此番全球六大央行宣布提供流动性支持金融体系,中国跟进的同时,有些专家提出了诸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随后的降息之举,放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中国经济出现滑坡,毕竟中国虽然经济总量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然生存在内忧外患之中,民生问题堪忧。
至少从1984年开始到现在,基本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都会形成相应趋势,并在那样的趋势之下有多次政策调整。所以,我们看到的不单纯是这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所带来的4000亿人民币流动性,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4000个亿,据业内预期,在下一个年度至少有5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那就是2万亿的规模。
那庞大的资金规模,更多的人希望投入到小微企业以及实体产业之中,流入到关乎普通百姓的民生之中,而不是推高房地产行业以及股市方面的价格,不是加剧贫者更贫、富者更富的分化,并激化社会矛盾,但事实往往不以我们的良好愿望为主导,所以当流动性得到释放,首先欢欣鼓舞的是股市与楼市,是那种缓慢复苏的感觉。
在贾春宝看来,全球六大央行联手救市,并不是中国经济的福音,反而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潜在威胁。中国持续性对开放的坚持,对外资与进口商品的欢迎,对国际人士的超国民待遇,都让更多的资金方将中国作为利益增长点。
提供流动性,就是让市面上可以使用的资金更多一些,与其说是在摆脱本国所遭遇的金融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不如说是在协调起来,让本国的货币贬值,可以同时达到朝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国家与市场倾销商品,扩大出口的效果。
出口强劲,对本国企业有相应的保护,就可以提振本国的经济,更重要的也会加大对外投资,客观上加大了目标市场的通胀压力。而通胀刚好为消费进口商品提供了支撑。
所以,当我们面对更多的进口商品、进口资金、加大对中国资本的投入,面对更多来自国外的人才的时候,不仅不应该有新奇与兴奋,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忧患意识。
在就业压力积重难返的时候,我们看到了133万人去考公务员,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人数为165.6万,比去年增长6.9%,为历史上考研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原本就业机会就极为有限,再有那么多“外人”来竞争,这外来势力就不单纯是一个鲶鱼效应所涵盖的了。
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是有限的,还要面临那么多机械化,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就连公交汽车很多都从两个人售票,变成一个人售票,甚至很多汽车都是司机兼职售票,反正是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不需要接钱币找零钱,而只需要监督刷卡,所以从公交系统就释放出大量的就业人员,冲击再就业市场。
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欢迎把国门敞开迎接国际化的趋势的。
比如印度政府允许外资在多品牌零售领域板块持有51%的股权,同时把外资对单一品牌零售板块持股上限由51%提高至100%。此举引发了零售行业大范围的罢市事件。毕竟在印度的零售业中,相当高的比重都是夫妻与家庭式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面对外资的冲击,没有丝毫的自我保护力量。
俄罗斯也曾经由于入市之后会对民族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而推迟与WTO之间的谈判。
更多的就业岗位被外来人口占领,则注定加大所有就业人口的忧患意识。这无形中提升了企业老板的谈判力与选择余地。在企业裁员方面就越来越有恃无恐,劳动者的权益更加难以得到法律保障。
就业压力危机被另一种因素缓解了,那就是进口商品与本土商品的竞争之下,日用品纷纷放下价格,奢侈品则水涨船高。即使是本土产品,也未必就是本土的品牌,实际在幕后控制的早已不是本土的企业与资本。
所以当几大国家的央行联手救市的时候,所释放出来的流动性,也在把自己的资金推向中国这样的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并让居民并不会感受更多的来自生活上的压力。
假如中国不与时俱进、果断出手,却依然保持强有力的紧缩或者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则将会承受更严峻的威胁与挑战。所以中国把货币政策转型为宽松,则可以更多地抵御金融与货币战争的侵袭,这似乎才是明智之举。
巴西的经济增速从7.5%下降到3.7%,而且有进一步下降到2.6%之嫌,也没有见其国内民众有多么难以控制的恐慌。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唯独中国独自亢奋,这似乎也不是什么和谐的迹象。
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步子需要走得更大一些,才能有效抵御外来的经济侵略,并有更多的资金通过民间的方式对外投资,同时只有做到政策宽松,才能为扩大内需,提高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抵抗力,只有通胀压力缓解了,中国才能把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把过快的经济增速降下来。
真正的与时俱进并不是独自用政策去解决通胀的假命题,而是看到问题的实质,解决一些切实的问题。
贾春宝
2011年12月4日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