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的“思考”开辟了中国引领世界金融经济改革的先河
——美国的阻挠,为中国的率先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2009伦敦峰会前夕的3月24日,周小川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表了“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简称“思考”)一文,作为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思考”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党和政府的立场。
“思考”首先提出了一个古老而一直悬而未决的金融问题,即怎样设计一种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储备货币?
“思考”精准透彻地指出,此次金融危机表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无法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缺陷,而且随着危机的蔓延,这些缺陷也愈演愈烈。
“思考”指出,当前,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历史上少有的特例。,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并明确三条改革和改进意见,其中最有鲜明特色的是提出创造超主权和币值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张。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国际场合,先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先于发达国家,提出国际金融改革主张,而且没有强调中国本身的国家利益,开辟了中国引领世界金融改革的先河,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而此前,中国一直是一个非常谦虚的学生:新中国刚刚站稳脚跟,决定实行计划经济,由此向前苏联学习;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至今我们的各种体制还深深地留下先进国家体制的烙印。
此次金融危机,证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灵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心知肚明。但是,“思考”发表后,美国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这是美国国家利益使然,因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必将取消美国等国际货币发行国家的在国外的铸币税收益。但是,美国的反对,丝毫没有影响“思考”中展示的中国立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公信力。“思考”由此得到了金砖国家的支持,欧洲国家也有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由此,国际货币改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身上。
如果超主权保值货币可以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启动,美国的反对从另外一方面为中国率先进行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现在的问题转变为周小川的超主权保值储备货币在现实中,能不能具体操作?
周小川的“思考”开辟了中国引领世界金融经济改革的先河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