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喜欢路透的这张照片?
这是一张路透社发布的照片。
被许多人称赞的照片。
要是搁在过去,我也会赞赏。
赞赏画面上呈现的场景,温馨感人。
但现在,我不会了。
甚至,内心深处产生了很排斥的感觉。
如同这些天看到其他一些照片上,那些头上流血的少年,以及向防暴警察扔石块的少年。
过去,我们也都曾为少年英雄的事迹所感动过,
当然,今天读来,仍然感动,
但这基于自己对于历史的认识,对历史的敬意。
但是,
过去,我们确实不知道,保护好孩子,就是保护好了未来。
过去,我们确实不知道,挣扎奋斗牺牲,也是为了孩子们不再需要像大人般挣扎奋斗。
过去,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知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却根本不在乎或者确实不知道,应该是自己去玉碎,还是让未成年的孩子也去玉碎。
我宁愿相信,我们过去确实不知道。
我向来相信历史的进步,向来相信人性的进步,相信认识的进步。
譬如我。
今天的我,已经知道,玉碎是个人选择。
就像裴多菲诗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生命和爱情的付出,是个体价值判断的结果,更是已有健全思维和世界观的成年人的个体价值选择。
选择者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更不是尚在襁褓中的孩童。
一个有国仇家恨的少年,愿意为报国仇家恨而献身,精神固然值得褒扬,但在具体行动上,以今天的立场,成年人应该是劝阻。
所谓留得青山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成年人绝对不应该选择鼓动挑唆。
让小孩立于危墙,是人,即人所不为。
而且,劝阻小孩,免于落入险境,更应该是成年人的责任。
而不是让少不更事的小孩,甚至刚出生的孩童,走向成人间抗争的第一线。
那就是人质,就是绑架。
成年人之间的争斗,绑架或唆使什么也不知的孩童做人质和武器,历史上有过,那是人性蒙昧的时代。
现在我们知道,成年人抗争,除了为自己争权利,更是为未来争权利,也是为后代争权利。
我们有什么权利,让一无所知的小孩,冲锋陷阵,为成年人争权利而陷于险境?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说:“虽然很可怜,然而也无法可救,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所以,“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
不是让他们遭逢可能牺牲的危局。
因此,今天再看此照片,此场景,只有忧伤,没有温馨。
这感觉,迥异于在炮口上插玫瑰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