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五金制品行业的总产值已达8000亿元,出口达503亿元,约占行业总产值的40%~50%。近年来,国产五金制品总产值一直保持着15%以上的增速,产品出口也大幅上扬,特别是2006年、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产品出口更是暴涨,这主要缘于我国五金制品品种丰富、价格低廉。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五金行业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一夜之间,产品出口订单消失,签好的出口合同有的甚至已交订金,也以种种借口退货。据海关统计,2009年,以工具五金、建筑五金、锁具、刀剪、拉链等为代表的国产五金制品出口值比上年下降了20.4%。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认为,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与全球经济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主要在于我国五金行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许多出口企业以OEM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高档产品长期依赖进口,低档产品严重过剩,从而使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产业提升是上策。而五金业要想走好产业提升这步棋,提高企业及行业产品质量是关键。
随着我国五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间更以恶性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品牌集中度较低。面对越来越同质化的产品,消费者的选择表现出随意性,因此价格战在损伤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却并没有带来市场份额的扩大。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指出,五金行业正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核心问题,五金行业要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道路,使行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五金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抢占更多高端市场?罗百辉表示,我国五金企业目前要做的就是,适应汽车、船舶业的高门槛这种需求,实行产品升级,拿出过硬的产品来。也就是说,我国五金企业要在终端市场上胜出就必须进行研发创新,就必须做好自己的品牌。
事实上,台湾地区同样是以小企业居多,目前却成为五金工具制造的强者。对此,台湾地区有关专家认为,五金是比较低端的产业,但可以做得很高端、很环保,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台湾地区的五金企业不管多小都很重视技术投入,都很重视产品的品牌和质量。
这样对大陆许多小企业来说,将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搞技术研发。对此,罗百辉认为:行业内可组建品牌联盟,然后联盟通过“对话终端”的形式,搭建终端代表和企业代表直接信息发布和沟通的平台,探索五金行业衔接其他终端行业的对接模式,同时也要在整个五金行业推广质量提升活动,以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为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标准完善、节能环保、品牌建设、市场开拓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行业结构调整。
首先要鼓励以OEM为主的出口企业,在进一步巩固已有的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创建自主品牌,着手营销网络建设。同时要引导全行业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国产五金制品在国内高端市场的销售比例。其次针对当前国内五金行业出口比例大以及城市和农村市场失衡的现状,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大农村市场的开发力度。
2、着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引导企业通过产学研方式,有效进行研发设计,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并取得专利成果,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同时,还要加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力度,使产品制造达到新的水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保证行业持续发展提升。
一方面要加大标准化人员的培训,确保各项标准制修订的质量和时效;另一方面要在全行业开展以贯彻标准为主的质量调查活动,从中找出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的切入点,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4、提高低碳意识,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依靠科技创新,开发生产低耗能、低耗材、低污染及高效安全健康产品,推行绿色制造,逐步降低全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指标。
5、促进品牌建设。
以行业知名品牌的认定和评审为手段,提高品牌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6、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不断提高中国国际五金展和中国国际橱柜、厨房卫浴产品及技术博览会的质量,提高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德国科隆国际五金展和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五金展,并组织手工具企业赴台进行交流等,通过国际交流发现不足,有效提高。
7、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扩大区域经济合作。
目前,五金行业已在全国建有37个产业集群,它们实现的总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并带动了200万人就业。今年,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将通过以质量为先导的提升活动,引导这些产业集群走内涵发展和转型提高的发展道路,在构建行业研发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市场物流中心方面有新的进展,使这些产业集群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技术创新是五金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要将技术创新贯穿于产品研发设计和技术改造的各个方面。针对五金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设备模具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的薄弱环节,除企业自身要强化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外,还要把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重点放在增加品种、提高档次、提高科技含量和提高附加值上。
品牌是企业的象征,是企业文化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增加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已成为五金企业的紧迫任务。第一,企业必须对国内市场重新整合,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或重点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第二,要提升产品品质,增加附加值,依靠以往在“贴牌”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先进工艺,打造自己的品牌;第三,要完善流通领域,推动工商深度联合,发展旗舰店和精品店,建立网上平台等模式,打造企业的合力优势,从而推进我国五金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金产业提升,品牌创新先行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