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模具产业发展十一五回顾十二五展望


  宁波模具十一五完美收官

   “十一五”以来,宁波工业企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规模明显扩大。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销售额为6886万元,比2005年增加1320万元,涌现出一批市场份额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5年来,宁波市企业管理更加规范,新增上市工业企业15家,累计达到25家,在副省级城市中居于前列。对于宁波工业来说,“十一五”收官之年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2010年1至9月,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687.2亿元,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产值跨越1万亿元。这是继2008年宁波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后的又一次跨越——2008年,宁波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继深圳和广州之后第三个跨越工业总产值万亿元“门槛”。此后的2009年,宁波工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仍在万亿元以上运行。

  宁波模具工业在“十一五”期间除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经历了要素制约、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一系列复杂严峻的形势,却保持了13%以上的年均增速。这些外部倒逼因素的叠加,使宁波模具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随着外需回暖,外贸进出口重现活跃态势。2009-2010年宁波北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36.92亿元,比2009年增长28.5%,其中出口68.18亿元,增长29.6%,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分别为8.71亿美元、6.88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和28.2%。

  2010年,北仑区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兴建,全社会投资保持增长势头,且规模稳步扩大。据统计,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83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投资额亿元以上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09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50.8%,全社会三次产业投资比例调整至2.7:27.6:69.7。“去年,三产投资达到192.25亿元,同比增长23.3%。”区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1亿元,同比增长19.3%。

  2010年,宁波北仑抓住宏观经济回暖的有利时机,围绕“一带一区一城六基地”,深化临港大工业招商,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引进了包括安东新材料、艾谱科技、顺逸服饰、可人复合材料、世茂滨海新城房地产在内的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高质量、高水平项目。据统计,去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8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就有36个,实际利用外资6.65亿美元,同比增长6.9%,占全市总量的28.6%,继续保持全市龙头地位。

  宁波北仑区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14.10亿元,同比增长34.6%,增速比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明显的2009年提高34.2个百分点。石化、钢铁、汽配、精密机械及模具五大临港工业继续发挥主导带动作用,实现工业总产值925.32亿元,同比增长34.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7.3%;实现利润总额87.52亿元,同比增长62.6%,占规上工业利润58.3%。在生产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全区能耗水平也得到有效控制。去年全年规上工业用电量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远远低于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速。

  专利、品牌和标准战略的实施,使宁波工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以来,全市新增驰名商标286个、中国名牌28个,累计分别达到297和61个,三次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2006年至2009年,全市共获授权专利4.4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957件,年均增长分别为42%和50%,专利授权量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随着工业“两创”倍增计划的推进,全市上下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这使得全市工业利润增幅一路高于产值增幅,而能耗和排放却呈不断下降趋势。5年来,宁波工业经济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9.3万元/人,比2005年提高了40.3%,节能减排也取得阶段性成效。

  “十一五”以来,宁波装备制造业主导地位凸显,模具产业持续较快增长,形成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先后摘得“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注塑机之都”等桂冠,为宁波“十二五”大力发展模具产业奠定了可持续发展基础。

  宁波模具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宁波将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工程,全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海洋高技术、设计创意等四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器、模具注塑等传统优势产业。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宁波将以模具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和大企业建设为重点,突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加快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模具工业体系,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国际重要的模具制造业基地和国内先进的模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十二五”期间,宁波将大力实施“智造强市”战略,坚持走新型模具工业化道路,继续充分发挥模具工业在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引擎作用,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城市的总体要求,提升模具工业现代化水平。据悉,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宁波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0亿元,年均增长12%;年产值超过500亿、100亿、10亿和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5家、20家、200家和2000家。

  “十二五”期间,宁波工业将力争实现“五个快于、一个达到”。即工业增加值增长快于工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快于工业销售收入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省级以上园区(开发区)工业产值增长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年产值超亿元企业的产值增长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大多数高耗能行业能耗对标考核达到国内或行业先进水平。

  围绕“十二五”时期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城市及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模具制造业基地和国内先进的模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战略目标,宁波将着力构筑“一核两带三组团”的产业空间格局。

  “一核”为市中心区都市型工业圈;“两带”分别为以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的沿湾产业带和以梅山保税区为重点的沿海产业带;“三组团”分别为余慈组团、奉宁象组团和鄞北组团。同时,还要通过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进一步整合提升现有生产能力,在全市重点打造石化、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修造船、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纺织服装、模具、文具等“十六大产业基地”,推进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十二五”时期,宁波将沿着“创新、开放和结构调整”三大主要任务,重点通过“创新驱动、融合引领和开放带动,以及建设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和低碳工业”等六条路径,努力实现宁波模具工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