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翰林的家具超越了传统实用的意义,更多地被当成一种收藏品。
你能想象到一个企业家会读多少书?“每次去外地,不管多忙,我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就是当地的书店。”在大清翰林古典艺术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称大清翰林)董事长吴腾飞的办公室里,四处堆放着他从各地淘来的书籍,总价达80万元。在这背后却蕴含着吴腾飞的商业逻辑:一个产品只有被植入文化才会有生命力。
大清翰林成立于2007年,短短两三年时间,已经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成为木雕之乡浙江东阳的头号红木家具品牌,是东阳红木家具协会唯一参展上海世博会的企业。“很多客人来到我这里看一圈,就会爱上我们的红木家具。”吴腾飞告诉《浙商》记者,他的客户,基本上是以私人收藏为主。
在东阳,做红木家具的大多是木工、雕刻出身。与这些人不同的是,吴腾飞毕业于广州美院,出身科班,尤其对中国古典红木家具的设计、制作有着独特的理解。自创办大清翰林以来,吴腾飞一直奉行“只做精品”的理念,以期与同行拉开距离。
“只做精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造型设计、雕刻要精致;二是产品要体现出生命力,里面要有文化内涵。吴腾飞说:“我们的每一件产品,都要有属于它的故事。”
“红木恒久远,一件永流传。红木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载体之一,本身就很稀缺,我们做产品时就要注意了,一定要精雕细刻,一定要注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了提升产品的“精、气、神”,吴腾飞不仅走南闯北积极汲取各地民间艺术的精髓,还通过读书、写生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其实我不太想做生意人,我更想做一个纯粹的设计师,读书、行游江湖、由灵感而创作,这种生活让我向往,也是我的发展方向。”吴腾飞说。
“我对自己企业的产品,有着很清晰的定位,就是要做艺术品、收藏品、奢侈品,而不单单是一件雕刻品。”吴腾飞对比了中外家具特点,认为文化是一个产品的内核,“外国的品牌家具卖得很贵,并不在于它的材质、造型有多独特稀奇,而是因为品牌的文化在里面。中国传统文化这么浓厚悠久,红木这么名贵,我们没有理由不把红木家具做成奢侈品。”
“我希望在若干年以后,大家能够形成这样一个印象:大清翰林的产品能够买到,但吴腾飞的作品则很难买到。我的作品,不是钱的问题,而需要有缘人才能拿到。”
“汽车中的劳斯莱斯,手表中的百达翡丽,红木中的大清翰林。”吴腾飞给大清翰林树立了很明确的发展目标,吴腾飞希望自己设计的每件家具作品在发挥应有功用的同时,更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