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诺基亚与微软在英国伦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此举立即引发全球IT业界议论纷纷,不可终日。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战略合作?我们应该站在什么视角来面对这一问题?为什么?
记得,今年1月23日,在“三十年河东(CISC),三十年河西(RISC)”一文中,我明确阐明(或坚持)了一种观点:现今,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三十年(RISC)就要开始了,而且,RISC时代也终于到来了(以苹果iPad为标志)。当然,CISC时代必将日渐衰弱,行将成为过去。今后,凡遇到IT业界的突发事件(IT业界),我们必须站在这一高度(或视角)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别无他途。
今天清晨,我仔细阅读了(有的段落,重复数次)诺基亚总裁Elop与微软Ballmer两人的“公开信”,即“Open Letter from CEO Stephen Elop, Nokia and CEO Steve Ballmer, Microsoft”,从中深受感动。何故?
在这封“公开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或嗅出),微软总裁Ballmer心中所想的是什么事情。Ballmer当然知道:在当前,微软Windows Phone 7(所谓WP 7)是微软产品线中唯一支持RISC芯片(例如,采用Qualcomm的ARM芯片组)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在这方面,Ballner非常了解诺基亚在全球业界的份量。另一方面,诺基亚总裁Elop自然也知道微软的强大实力(因为,在去年9月21日,Elop离开微软,出任诺基亚第二任CEO。在此之前,Elop任微软Office部门的头目,现年48岁)。我敢断定,他们两人心中都深知当今全球IT产业的发展大趋势(必须转向RISC方向才能生存下去),以及应对的策略。Elop与Ballmer,两个老相识,心心相印,一拍即合,对此人们毫不奇怪。
在这封“公开信”的结尾,他们两人对外宣称:“Today, the battle is moving from one of mobile devices to one of mobile ecosystems”,“our strengths here are complementary”。他们认为,如果要使这个移动生态系统繁荣起来,必须具备条件:
1、 when they reach scale(达到一定规模);
2、 when they are fueled by energy and innovation;
3、 when they provide benefits and value to each person or company who participates。
接着,他们两人表示:“This is what we are creating; this is our vision; this is the work we are driving from this day forward”,我们要注意这三个“this is”。最后,他们宣誓:如果还有别的移动生态系统,“We will disrupt(瓦解)them”;如果存在挑战,“We will overcome(克服)them”。他们认为,如果“Success requires speed”,那么,“We will be swift(向前疾行)”。
诺基亚与微软的”公开信“结束语是这样的:“Together, we see the opportunity, and we have the will, the resources and the drive to succeed”,意思是说,“我们团结在一起看到了机遇。我们具有这种愿望、具有这种资源以及这种取得胜利的驱动力。”他们两人把话都说到底了,再说下去会死人的。
我认为,既然如此(所谓“M-N合作”),诺基亚与微软两者都希望奔向RISC的美好未来,大方向是正确的(而且双赢),我们何必去执意阻挡(或非议)他们的双赢行动(或有意干扰其具体去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又倒向了微软那一边。
说明:诺基亚MeeGo项目负责人Alberto Torres已于2月10日离开诺基亚,对此,英特尔算是倒大霉,也很无奈。我不反对MeeGo(GNU/Linux),我所反对的是执意坚持CISC的发展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