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兰武 文
今天是元宵佳节,夕阳映在卢沟桥旁的宛平县城的老城墙上,我从城墙东面的小市场上买了青菜和羊肉,同时也买了一挂1000头的鞭炮,经过讨价后16元买回了家。红红的炮竹寄托着对兔年希望,也给千里之外的老家人燃放自己的热情。
从生命以来都是在老家度过的春节,但今年算是除外。没有坚持到年三十的晚上,就趁早赶往了老婆的老家,因为她更需要照顾和呵护,她已身孕数月,即将给我家送来新的成员。
除夕那天,我和哥哥侄子们等家人商量好,提前上林。上林是我们孔孟故里的老传统,是春节中很重要的部分。到春节的时候,不没有网记自己的祖宗,要去坟墓处祭奠先人,并邀请他们来家过年。由于要在天黑之前刚到老婆家,就只有早些上林了。
先前,我买了一万头的鞭炮,很壮观。“哇,好大啊,五叔,从哪里买来这么大的炮仗(老家人把鞭炮说成炮仗)?”8岁的侄子小华明惊叹。老家有个风俗,说只有男的才能上林,并且年龄还要过3 周岁。这次我们家所有超过3周岁的男性都去了,家人们带着亲手糊制的“元宝”、香、酒、鞭炮等。
来到老人坟前,先是焚香,送“元宝”,每个坟墓的主人都享受着晚辈送来的“元宝”。我也特意地准备好了一盒烟,逐个坟头点燃一支香烟。在爷爷的坟前,我停住了,这让我想起了父亲给我讲诉的爷爷的故事,他年轻时捡拾别人烟蒂,这些心酸的故事,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爷爷,孙子来看你了,一起回家过年吧,给你点支烟。”我心里默默地念着。为了不丢失这样的尊严,我到现在为止,也不会抽烟,这样的不良习惯我宁愿一辈子不拥有。
焚香、送元宝完后,就是行大礼。我们行的是八拜礼,这在老家时比较重的礼。老父亲曾说过,他见过二十四拜礼,在孔子老家曲阜就有过,我到现在也没有见过这种礼。但是知道二十四拜礼的最后一个动作就是“一赫撒”或者“一哆嗦”,在老家有这样一个歇后语:二十四拜都拜了,还差最后一哆嗦吗?比喻大功快搞成了,最后一个点了是不能忘记的。
时间真快,一转眼,又是半个月过去了。我现在北京过的元宵节,此时窗外鞭炮齐鸣,静静地敲打着键盘,叙写着身边故事。在此,祝千里之外的亲人们安康幸福,也祝我的朋友、博友们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