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职瘦身任重道远
刘纯银
日前,一网友在龙岩市官方网站查阅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时,差点被市政府办公室“1位秘书长、13位副秘书长、3名副主任以及2名副调研员”领导成员吓掉门牙。(2月17日《中国青年报》)
众所周知,近些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一直是行政改革的重心工作,这也是基于近年来机构越来越臃肿的问题而展开的。但不容乐观的是,在近几年的机构改革中却出现了另一种奇特的现象:即由过去的机构“臃肿”陷入了领导班子“臃肿”。这不,面对网友“市政府办公室真是人丁兴旺,难道这是养老院吗?”的感叹,龙岩市政府回应称:龙岩市目前共配备12位副秘书长,其中专职6人、兼职6人,有一位去年底已免去了副秘书长职务,只是网页未及时更新,才导致网上显示的是13位副秘书长。笔者认为:不管龙岩市副秘书长是13位,还是12位,对一个地级市,如此多的副秘书长显然与中组部、中央编办2009年1月下发的《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精神不符。
其实,副职超编的现象不是仅在龙岩市有,全国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仅近两年媒体披露的就有:2008年11月铁岭市竟有9个副市长、20个政府副秘书长;2008年12月,河南省新乡市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此外还有6名调研员协助副市长工作;2009年4月,河南郸城县政府办公室仅副主任就有9人,县公安局领导班子成员更多达16人,群众笑称该局“领导班子成员比公安部的还多”。2010年7月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层竟达1正19副之多。难道政府机关的“副职”真是一个筐,什么人都可以往里“装” 吗?
殊不知,副职超编一方面会因领导职数增多开支增多而增加百姓负担,另一方面会形成“九龙治水”的局面,这样,表面看似每个人都有责任,但往往相互扯皮,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从而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这显然与中央倡导的机构改革宗旨背道而驰。这也昭示着,政府部门副职瘦身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的机构精简经历了多番的消肿——臃肿的怪圈循环,之所以无法塑造小型精干的政府机构,即使撤了庙,也搬不动和尚,一个重要原因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且根深蒂固,权力的诱惑令众多官员只想升不想降;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法治不力,政府机构的存废、官位的设置都于法无据,机构的精简改革,都是由政府单方面主导,而完全不受法律和经费的制约,这在其他纳税人意识强烈的国家和地区是无法想像的。
面对副职超编现象屡禁不止,期待有关部门能正视问题,严格自律,别为单位副职超编找借口,并加大问责力度,别仅依靠媒体曝光和网友揭露。要明白:“如果既无力对官员进行问责,也无法以约束财政预算的方式进行干预,那公众只能是无奈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