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老科长
28年前,我有幸在一位老军人的直接下工作了一年半时间,令我终身受益。那一年,经过新兵连70多天强化训练后,我被分配到总参谋部第53研究所供应科第二食堂,当起了一名“火头军”。因为我在两周烧饭实践中的历史性创新,不但节约了大量的燃料,还将普通的蒸饭煮成最香甜的米饭,而备受领导的赏识,也因此让我在极短的时间里,由炊事员变成了军需保管员。要知道,那时候的军需保管员,无论是在旧军装保管上的权力,还是在地方粮票和全国粮票的置换上,均具有相当大的权力。当我成为军需保管员的时候,也就成为该单位权力最炙热的士兵,令所有士兵羡慕。
作为一名军需保管员,需要经常搬运沉重的物资,包括军用被装和其他给养物资,其中特别负重的要数搬运大米和食糖。
虽然经过70多天新兵连的强化催肥,让我长了不少肉,但那时候的我,还是显得十分的单薄,负重显然不是我的强项。
一次搬运白糖的经历,给我带来了终身的感动,让我永远记住了一位军队干部,也让我这一辈子有了永远抹不去的楷模,他就是我当时的顶头上司、一位在1953年即参军并参加过西藏平叛的副团职科长,他的名字叫高治君,四川成都人。
面对那些装着100公斤白糖的麻袋,这位50多岁的老军人,坚决不让一个年轻战士去扛,他的理由是那么的朴素,又是那样如父母关心亲生子女般的暖意:你的力气还没有长稳,别被麻袋压伤了。
他在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并不是光指挥别人去扛麻袋,而是将自己视为普通的一员,和大家一样将麻袋扛在肩上,而我则被安排着清点、登记货物的数量。
本来在农村长大,并干过多年农活的我,体形虽然比较瘦弱,但在短距离内背负100公斤重的货物,应该不是十分吃力。但高治君科长如此关心一名普通战士,并身先士卒地扛起沉重的麻袋,就凸显出一个老共产党员关心下一代的博大胸怀。高科长的举动令我异常感动,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一个实实在在的举动,让他成为我一辈子做人的楷模。
因为军队裁减员额100万,让总参谋部第53研究所变成了一个军工厂,人员被大量的分流,也让我失去了回原部队工作、再次成为他部下的机会。军校毕业分配后,虽然只给他去过几封信、挂过几个电话,但对他的敬重将伴随我一辈子;他的为人,让我一辈子受益匪浅。
和高治君科长分别已经快27年了,此后在诸多不同的岗位上任职,遇到过诸多不同类型的领导,但恕我直言,没有一位领导给我留下的印象,能与高治君科长媲美。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又一次通过四川的战友寻找高治君,但却没有结果,我只能默默祝福他老人家,祝愿他全家平安!
离开部队23年了,我不知道现在的部队是否还能找到这样关心部下的长官!转业23年了,在地方上还真没有遇见过如此关心部下的好领导。
今天我在网上寻找“老科长”,那是因为对老科长充满着感激和敬佩之情;但当今社会,更应该有更多这样的“老科长”,可我们还能寻找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