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外方任命的中国职业经理人登上合资汽车公司舞台


中国市场给力 本土精英升舱

近年来首位外方任命的中国职业经理人登上合资汽车公司舞台

 

首位外方任命的中国职业经理人登上合资汽车公司舞台

    节前的庆典和忙乱,遮盖了神龙公司人事大调整的震动。1月25日,东风汽车与标致雪铁龙集团在武汉宣布魏文清接替穆懿夫任东风雪铁龙商务部总经理;雷新替代齐默尔曼任神龙公司商务副总经理兼东风标致商务部总经理。

    如果说中方接任法方出任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商务部正职,是依据股东双方2002年签署的合资合同及章程如期进行的交替换届,那么与在关键部门进行的另一场职务接替连起来看,则中国汽车合资进程中一个向无前例的趋势和开端已经降临——此前任职于上汽集团的中国职业经理人章宇光,将成为雪铁龙公司的国际雇员,代表法方年后入职东风雪铁龙担任市场部部长。与此同步,此前任职于一汽大众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吴少革,将成为标致公司的国际雇员,代表法方年后入职东风标致担任市场部部长。应法方现任市场部部长合同尚未满期,守候期间吴少革将去法国PSA总部进修。而曾任上汽大众市场部中方部长、上海大众市场/公关部、斯柯达公关部高级经理的章宇光由于已经从PSA总部进修归来,将成为大众中国区申筱洁、吴少革团队执掌一汽-大众的营销团队云散之后,近年来在华的合资汽车企业中首个由外方任命的、代表外方利益的部长级中国职业经理人。
    与同样节后履新在业界引起巨大震动的付强相比,章宇光、吴少革或许并不是中国汽车市场最著名的将帅,但是,他们作为本土销售人才取代法方本土雇员,被纳入海外汽车公司的人事任命视野,这件事本身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标记的第一次。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正在发生故事的实际内涵是:今天,中国已经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力量(China Power)正成为全球汽车行业一支最重要的力量。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跨国汽车公司正在加快中国战略的调整,中国本土营销智慧具备了更强大的话语权。正如一位东风汽车高层人士表示:“瓦兰最近一次来华,给了中方更大的自主权。中方在合资公司中话语权的增强,将对神龙2011年的发展带来机会。”而标致雪铁龙集团总裁瓦兰则表示:“十年前,标致雪铁龙集团在中国的销量只有5万辆,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标致雪铁龙集团欧洲以外全球销量最高的国家,成为PSA全球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全力支持神龙公司的发展。”   

 

跨国汽车公司高管之门向不为本土精英打开

    此前,一方面对陌生的、庞大的中国市场感到难于把握,充满文化和语言隔膜,一方面熟悉中国市场的本土人才又难于进入他们的视野,于是,基于语言和文化共通的便利,台湾、新加坡、香港的汽车人才成为跨国汽车公司的国际雇员和派驻中国的首选。大众来自新加坡的苏伟明,长安福特来自台湾福特六合的沈英铨、江铃福特来自台湾的叶明信,上海大众来自香港的蔡庆成,上海大众斯柯达来自台湾的林佑德,雷克萨斯来自香港的曾林堂……,多年来,这是一个冗长的名单。
    长久以来,跨国汽车公司高管之门从不为本土精英打开。多年前,茅晓明,这位南京菲亚特首任总经理在交出优异业绩后离开南京菲亚特后辗转其他行业,南京菲亚特从此开始漫长下滑;李春荣,这位同样业绩优异的东风悦达起亚首任销售总经理在因股东纷争悄然辞职出国留学;周勇江,这位业绩优异的一汽大众销售总经理换届后,辗转于大学和奔驰戴克。虽然茅晓明、李春荣、周勇江们的业绩为外方合资者深为认可,但此前即使他们离开了中方股东的营垒,仍然不能进入跨国公司管理资源库。在中国汽车合资进程中此前我们看到的游戏规则似乎锁定本土汽车精英在职场中只能“跳高”不能“跨栏”,本土汽车销售智慧不能“国际自由兑换”。
    在这方面上,中方已经走在了前面,多年前,上汽就重用通用墨菲主政双龙,一汽前总经理竺延风就曾重用大众中国的苏伟明执掌一汽大众。只有本土精英鲜被跨国汽车公司关注和罹致,即使他们比台湾、新加坡、香港的同行们更为能征善战。在人事上,跨国汽车公司的本土化进程可谓蒽畏不前——为丰田中国销售开疆拓土的一汽丰田本土精英如果就职于丰田雷克萨斯北美总部,也许早就如伊林沃思一样就任丰田美国汽车销售公司高级副总裁了——在几年前丰田公司负责美国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埃斯蒙德、丰田美国副总经理斯特姆、美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执行副总裁兰兹的长串排名中,我们看到丰田美国的人事任命已经全然本土化,通用台湾总部的人事任命已经全然台湾化,通用欧宝总部的人事任命已经全然欧洲化,丰田公司北美地区总裁、美国人普雷斯甚至因业绩出色加入丰田董事会成为丰田总公司首位非日籍董事。而与在海外的本土战略和人事结构不同,无论是强调在中国本土操作的通用和国际化的丰田,甚至截至目前还没有吸收一个中方人士为国际雇员,任命他们担纲中国汽车业务。   
    跨国汽车公司的国际雇员是指由跨国汽车公司总部聘用、享受国际通行对等职务薪酬、劳动保障、社会福利甚至工作护照(通常薪酬高于国内属地雇员,因而可以赋予更大的责任和有利于保持更有效的职务纯洁),这一切都表达了对派驻员的信赖和授权。在目前中国的合资汽车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本部长、部长级、室长的高阶管理人员基本上全由中外股东按50%:50%的投资比例派驻,这些派驻员的任命完全出于各方的投资股东;合资公司本身在属地雇用的非派驻员基本上只出任分部长、副部长以下乃至科长、系长之类的中阶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
    诚然,出于中国汽车业起步还较迟,出于英语成为工作语言不够流利等背景,本土人才目前或许还存在一些短板,但工作语言的改变必要时在翻译的配合下绝非困难,比起本土精英对市场的熟悉、国情的把握、网络和舆论的掌控等巨大的优势,他们的长板要多得多。

 

合资格局犬牙交错体现中外权力制衡

    笔者的好朋友、汽车评论员钟师曾在韩国大宇工作7年,他以电邮留言的方式道出了自己这方面的切身感受,现摘要如下:“这类现象我已旁观和思考过许多年,追究下去有许多复杂的原因。跨国公司对提拔中国本土的雇员进入中国总部或者独资、合资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确实有许多疑虑。第一、中国的教育体系从某种层面上看是与国际不太接轨的,培养出来的人材如果没有再去国外深造或工作,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法律观念、处世沟通方式和文化理念等与西方会有较大的差异,这与能否熟练运用外语能力无关,外语只是一件交流工具而已。让跨国公司总部的人认可本土人材就需要长时间的验证。第二、跨国公司总部希望轮流外派管理者来充分熟悉各国的情况,因为总部的高层提拔人材也要看人材全球化的能力,这样间接减少了许多本土人材上升机会。第三、要有一些跨国公司敢于吃螃蟹,这样其他跨国公司才能看到提拔本土人材的利弊和风险大小,因为一旦用人失误轻者影响到提拔者的前途,重者影响到重要市场的开拓进程和经济代价,从总部外派相关责任人的风险要少得多。
    “更为微妙的是合资企业,因为合资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主要是中方上级单位派出的,或者是合资企业从外面招聘的,要提拔本土人材进合资企业高层,需要董事会决定,不是外方或中方单方面能决定的。下面营销部门或子公司的中方销售总经理业绩做得再好,不见得能再往上升,因为到了合资企业最上层管理者要考虑的是双方股东的利益平衡,销售能力出色的中方经理可以仍然摆在销售部门或销售公司的负责人岗位上,照样为公司贡献。在对企业至关重要的营销职位上,合资要充分体现中外权力制衡。比如一汽大众与上海大众推进双总监制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凡涉及总监职位的部门,都有一中一德两位平级的总监共同管理,连各区域也都派遣了德方人员,可见大众的触角无所不及。现在双总监制度已经延伸到了斯柯达品牌,在斯柯达总部负责市场工作的Olivier Bizot就任上海大众斯柯达营销品牌事业部市场总监,与之对应的是中方人员市场总监刘景康”。

 

跨国公司本地化是个漫长的过程

    诚然,跨国汽车公司本身有其公司管理逻辑,并且已经郑重考虑到“本土切换”的问题。笔者手边有一份X公司的人事政策附则,其中有些令人饶有兴趣的部分:“在海外合资公司和分支机构建设阶段或运行初期,有公司总部外派员工的能力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与当地员工相比他们更了解企业的目标、更熟悉企业的运营规则和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优秀员工逐渐会具备这种能力,甚至会超过部分外派人员,必须及时清醒认识这一点、并且要有双赢的应对举措……在海外合资公司和分支机构建设期和运行初期,外派员工事实上有着高于当地员工的地位,这一点无论是外派员工自己还是当地员工在潜意识里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这种地位并不稳固,需要外派人员以高尚的人品、更胜一筹的能力和突出的业绩表现来予以稳固。如果做不到这些,单纯的身份差异并不能保证外派员工在分支机构的实际地位。”
    外国人用外国人,外国人用港台人,中国人用中国人,双方壁垒森严、井水不犯河水,这初级到可笑的情景确实到了改变的时候。在汽车界平台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的今天,合资公司中外双方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这毕竟是一种越来越不合时宜的缺憾。只是令人们大跌眼镜的是这一次破冰之举竟然是PSA这家长期由外方强横主导、中国市场市场占有率相比较低的企业起跑的——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率先打通内部隔阂,大胆尝试做出新的人事结构改善,在这点上,大众、丰田、福特、日产、本田等巨头们应该感到羞愧。
    跨国公司本地化是个漫长的过程,随着中国的开放和本地人材不断壮大,本地化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许多涉及到教育、法制、文化等外部环境在不断改善后,跨国公司人材本土化自2011年起已经水到渠成。让我们期待中国的本土汽车人才跨越国界,用国际观念、国际惯例、国际语言工作。本土汽车精英和其中国市场的历练超越属地公司这个窄门、中国汽车销售智慧受到全球汽车业尊重、本土汽车精英们像海外汽车精英那样在全球各大跨国公司间自由切换——中国汽车市场和国际融为一体已经指日可期。小小港台尚且人才辈出,中国内地如此巨大的汽车市场,如此惊心动魄的市场争战,出一批世界名将势不可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家报道。网络供搜狐汽车独家刊载。原稿发表于今日出版的“汽车公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