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硬磨料磨具产业迎春 率先迈入世界强国


  目前我国超硬磨料磨具产业率先迈入世界强国行列。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我国的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普通磨料磨具产业、涂附磨具产业,产能和产量均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由于我国产业政策和措施得力,磨料磨具由“大”变“强”进程加快。

  2009年我国金刚石产量70亿克拉,占世界总产量的90%;立方氮化硼(CBN)年产量2.6亿克拉,占世界总产量的65-70%,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近年来,由于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六面顶合成压机的大型化(压机缸径由最早的260毫米,发展现在的650毫米、750毫米、1000毫米;压机单缸压力由原来600吨、800吨,发展到现在的3320吨(650毫米缸径)到7850吨(1000毫米缸径)。合成工艺由片状工艺发展到粉沫工艺,不但使单次合成产量大幅度提高(单次产量由最早的1~20克拉,发有到现在的200--300克拉,最高可达500克拉“合成试棒直径最大达到68—70毫米”),并使金刚石单晶在质量、粒径上也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可工业化生产的宝石级金刚石,粒径达到2.6毫米“科研成果可达7—12毫米”),加之我国六面顶合成压机在材料、加工精度、同步对中性、压力温度数字化控技术均有大幅度提高,其操作方便、硬质合金顶钻消耗少、成本低廉、竞争力强等诸多优势。

  近年来,英国、韩国、美国、日本、印度、伊朗等世界金刚石公司均纷纷购买我国的六面顶压机,甚至有外国公司购买我国六面顶压机在我国办厂。它充分显示出完全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六面顶超硬材料合成压机的优越性能。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中国超硬材料人的骄傲。目前在超硬材料方面中国已迈入世界强国行列。我国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将率先成为在国际上有话语权的工业产业之一。

  目前,金刚石、CBN不但利用其结构性能—硬度,在机械、航天军工、石油、地质、煤炭、石材、玻璃、陶瓷、五金、电子产业的单晶硅、多晶硅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更可喜的是我国在金刚石方面还可以生产7—12mm大单晶、粗单晶、细单晶、多晶、纳米单晶金刚石(爆轰法)、纳米多晶金刚石(爆炸法)、CVD(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和PVD(物理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金刚石复合片(PCD、PDC);在立方氮化硼(CBN)方面可以生产各种晶形完整、高强度的深棕色、金黄色、黑棕色、棕黑色、琥珀色、黑色等各种牌号的CBN单晶以及PCBN复合片。可以说我国的超硬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品种齐全,同时为金刚石在功能方面的开发应用创造了条件,在光学、电学、热学、声学等方面都具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我国“十二五”规划转露头角,此次五年计划体现了我国未来对新能源、新材料的重视,其中将对前沿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这三类新材料的发展予以支持。相对应的思路分别是抢占制高点、培育生长点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前沿技术包括高效能源材料、先进超导材料、纳米材料与器件、功能与智能材料、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半导体照明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电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军民两用材料。重点产业包括石化、钢铁、有色、轻工、建材等。罗百辉指出,超硬磨具材料作为典型的新材料,在光伏、LED、光学镜头、热沉、半导体、扬声器等产业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又获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其未来几年的发展必将势不可挡,可以说中国超硬材料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创新企业、走低碳经济之路等一系列措施将加快我国磨料磨具产业的重大变革,将使其由量变到质变,质变的结果将是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