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电影中呈现的更多是“搜孤”、“救孤”、“养孤”过程中程婴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在“救孤”的过程中,程婴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换回了赵氏孤儿的性命,那么程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勇气呢?其实是赵家门客公孙杵臼所表现出的忠诚、骨气、情义及舍生取义感动了大夫程婴。
中国传统文化对忠诚定义为,忠,敬也;诚,信也;忠诚,即为尽职尽责,诚信专一。相对于中国的定义,西方对忠诚的定义更加强调关系性或互动性。1996年,在忠诚研究方面享有盛誉的弗雷德里克·莱奇赫尔德(Frederick
F. Reichheld)出版了《忠诚效应》(The Loyalty
Effect)一书。书中定义“忠诚”为“为巩固某个关系而做出投资或个人牺牲的意愿”,人们忠诚与否,需要通过与他人或团队的相互影响来判断和达成承诺,这并不是生而有之,而是需要在组织环境中进行培育。
员工的忠诚度培养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哈佛商学院UPS基金企业物流教授詹姆斯·赫斯克特在1997年出版了《服务利润链》一书,综合分析了战略服务理论、顾客忠诚度及员工忠诚度与企业利润的关系,并且指出,员工的忠诚度是公司发展、受益、最终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的证实。例如,过去几年举行的WorkChina最佳雇主调研的数据表明,员工忠诚度指数得分较高的公司,股东回报率几乎比忠诚度指数较低的公司高200%。
在培养员工企业忠诚度的过程中,其中三个因素是关键:
首先是绩效管理,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我相信这是所有层级的员工都适用的信条。管理者的官僚作风或者在考核上的不公平,将严重影响员工对工作投入的意愿,从而影响工作质量。可惜的是,不少管理者缺乏对下属感受的关注。日本企业的员工为什么对企业忠诚献身,其实并非天性使然,真正的原因在于企业对他们的全方位负责:正式员工从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会享受到企业给予的悉心培养和家庭般的照料。企业对员工的忠诚负责打动着员工、感染着员工,促进他们以十倍、百倍的忠诚回报企业。
其次是对员工的信任。乔布斯是塑造品牌忠诚度的高手,也是培育员工忠诚度的高手。他成功的秘密就是给予团队足够的信任,“创造者在幕后推动苹果电脑。我的工作就是为他们提供空间,清理体制。”乔布斯如是说。允许员工犯错、鼓励员工知错进取、把员工的能力提升纳入职业发展通道,对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也至关重要。
第三是使员工拥有成就感。以“80后”员工为例,他们越来越渴求追求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公司管理者帮助员工理解其工作的重要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他们成功的感觉。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近一二年来大学毕业生工作第一年内的离职率高达30%以上,这也映射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多么需要重视把员工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
最后一点,管理者应当更宽泛地去理解忠诚这个概念。现代企业的忠诚应当是双向的,不可以单方面要求员工的忠诚;忠诚不应当是狭隘的封建理念,无论对错、不讲原则的盲目听信;员工的忠诚可以是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可以是对承担项目的承诺、对团队的承诺、对变革时期的特别付出的承诺,等等。李嘉诚先生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时说的一段话结尾:“若你能尽你的忠诚,努力在责任路上活出丰盛、快乐和充满尊严的人生,日后能成就大业者,能出类拔萃者,能出尘不染者,舍你其谁?”这句话不仅适合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同样适合现代企业管理者。
刘持金先生是《财富》(中文版)专栏作家。本篇文章曾发表在《财富》(中文版)《管理答疑》栏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