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 去年11月,北京小学生张皓写了一份有关鲜蘑菇九成漂白的检测报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这样的“小能手”,咱们合肥也有。
合肥市38中学的7年级学生徐熠函,自个儿“捣鼓”了一份家庭污水处理报告。根据他的调查报告,小区的废水也能进入循环利用,这主意还挺低碳的吧?
3/4市民不知合肥缺水
张爱生老师是38中的历史老师,多年来一直在辅导学生们做科技调查项目,昨天,他给记者打来电话,说看到了本报1月24日的一条“两会”新闻,想对省人大代表凌宁的建议做一点补充。
张爱生随后将38中7年级学生徐熠函的一份调查报告传给了记者,这份调查报告名称是《从合肥市宝业城市绿苑家庭用水调查探究居民小区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我们的学生从一个小区的用水情况,调查出一些数据,我觉得这些数据很好。”张爱生介绍道。
根据徐熠函同学的调查,有四分之三的市民都不知道合肥市用水不够,而知道合肥市每年从大别山购买水的市民只有一半左右。
历时半年写“水报告”
随着市民们环保观念的形成,提倡家庭中水废水使用也很受关注。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人口达到1万人的大中型小区可以建立一套以小区为单位的废水回用设施,提高污水利用率。
这个系统中,小区景观水池被作为净化水的蓄水池,一池多用,可以减少废水处理占据大块土地,为政府对新小区及较大旧小区家庭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建设提供借鉴,最大限度节约用水。
“报告的选题是去年9月份报上来的,一直在不断补充中,最终报告还没有完全成型,大概要到今年3月份。”张爱生说,这份报告还要参加今年3月12日全市的一个中学生科技类评比。
期待大家提意见
“选择把这个报告传给你,还有一个想法是集思广益,现在来看,这个循环系统已经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了。”张爱生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对这个系统的经济指标作一些补充,包括系统建设的费用、一些可节省的开支。
如果这个系统可以推广,今后除去饮用水、洗衣洗澡、洗碗等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用水外,拖地、养鱼、浇花、冲厕用水以及小区景观绿化等用水通过循环利用,将会得到很大的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