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资市场


日本投资市场
 
     1.海外投资发展迅猛
    战后,日本的对外资本关系包括互为联系的两个侧面,即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几乎丧失了全部的海外投资。在1951~1962年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年平均只有439万美元,而且主要集中于能源开发,其比重高达44.63%。1967年开始的资本自由化,为私人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方便,这样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比前一时期明显扩大,1963~1971年间累计投资达38.91亿美元,是前一时期的7.4倍左右。这一时期为开拓海外市场而进行的商业服务业投资大大增加,其比重上升为40.21%,超过了资源开发业(31.32%)和制造业(26.48%)的投资。资源开发的投资也由前一时期的以中东为主(66.75%)转变为以环太平洋地区为主(76.36%)。
    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变化,日本经济面临的矛盾愈发突出。特别是工业公害、生产过剩和石油冲击与贸易摩擦等问题的存在,促使日本企业加紧向海外转移投资和生产,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掀起高潮。1972和1973年分别突破20亿和30亿美元,大大超过1971年的8.58亿美元的规模。1978年突破40亿美元,1979年达49.95亿美元。这一时期,日本对外投资的38.06%集中于制造业,这标志着日本企业的生产越来越带有在海外利用当地资源就地生产的特色。
    80年代以来,日本外贸收支出现了可观的顺差和日元的升值,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1984、1986和1987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突破了100、200和300亿美元。同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日益带有高级化、多样化和服务化的色彩。按制造业、资源开发业和第三产业类别划分,第三产业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明显上升。
    近几年来,日本的海外投资发展迅速,资本输出的步伐明显加快。海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日本经济和产业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形态。这一态势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1991年日本制造业中拥有海外公司的企业1 776家,1994年增加到1 928家,增长8.6%,每个公司的子公司数也从4个增加到4.9个。1995年日本海外投资额约250亿美元,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预计,到本世纪末,日本的年海外投资规模很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据日本输出入银行统计,1993~1997年间,日本制造业海外生产比重将从16.1%提高到21.6%。电力机械、运输机械等加工组装性产业的海外生产比重更高,特别是彩电、录像机等已上升到80%,超过了在国内的生产。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在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场所,之后发生了变化,即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投资场所的格局。但是,总的说来,日本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日本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11.86亿美元,增至1989年的82.4亿美元 。在1991~1993年之间,日本因经济衰退对外投资总额有所下降,但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却增长了45%。对亚洲投资的增长趋势在1994年财政年度上半期进一步加强,增幅竟高达52.8%。据日本《东洋经济》周刊对4 50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1993年日在世界各地的投资共603项,其中400项在亚洲,198项在中国。1994年日本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实际增长了47%,达创纪录的97亿美元,占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1/4。1994年8月,日本首相村山富士宣布,日本将在下个10年内向亚洲地区投资1000亿日元。另据《日本经济新闻》进行的“1995年海外生产与采购动向的调查”表明,日本目前向海外转移生产的重点已从欧洲转向亚洲。
    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日本来华投资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因此,日本企业不断掀起新的对华投资热潮。
    近些年来,日本对我国的投资有明显增长的趋势。据日本报刊报道,1990年日本对我国直接投资额为4.57亿美元,1991年升至8.12亿美元,1992年又猛升至21.73亿美元。1993年日本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额已达29.6亿美元。1994年为4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到1995年6月底,日本企业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11 588个,协议金额172.47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89.17亿美元。1995年日本在华直接投资额已达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5%。1995年,日本的对外投资总额中约有6%是投往中国的,日本的对华投资已超过了美国的对华投资,我国已成为日本的第2大投资对象国。
    到1995年底,仅松下电气公司就在我国设立了31家独资、合资企业,投资总额约为490亿日元。据《日本经济新闻》1995年11月8日报道,日本各大综合商社将同时扩大对华投资。预计,1998年九大商社的投资累计额将超过15亿美元,是1995年9月的2倍多。投资重点将放在通信、国内流通、石油化工等部门。伊藤忠商事计划着手300个新项目的投资。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计划在3年内将投资累计额翻一番。日商岩井和日棉公司也分别制定了将投资累计额增加1.7倍和3.3倍的庞大计划。丰田公司与天津汽车工业总公司在天津开办了轿车发动机公司,初期投资70亿日元,1996年开工并生产发动机(年产10万台),这是日本厂家首次在我国轿车市场上建立大型企业。其产品除供夏利轿车配套外,还准备向东南亚等地出口。近几年,日商在华投资出现一些新趋势:大企业投资增加、生产领域投资增加、大项目投资增加。
    2.引进外资稳步增加
    日本吸引外资是从1950年日本制定《外资法》以后开始的。50年代前半期,日本每年吸收的海外直接投资规模仅200至300万美元。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经济尚未得到完全恢复,国际收支经常出现逆差,不利于外国人投资。加之,日本政府对引进外资和外汇使用实行管制,也影响了外国企业对日直接投资的积极性。从50年代末期,日本吸引外资开始有所起色。1960年,外国人对日直接投资额达到3 200万美元。1961至1965年,外国对日直接投资又达到1.8亿美元。1967年7月,日本政府第一次实施资本自由化,正式揭开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序幕。到1973年,日本已先后实施5次资本自由化,使外国对日直接投资有了比较迅速的增长。结果,在1966至1973年间,对日直接投资达8.06亿美元。1979年外国人对日直接投资达5.24亿美元。1980年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3亿美元左右的水平。修改《外汇法》之后,日本吸收外资稳步增加。在1981至1986年间,日本共引进外国直接投资71.8亿美元。1987年引进的直接投资为22亿美元。
    必须指出,外国人对日本的直接投资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相比,相差十分悬殊。在1950至1985年的36年间,日本吸收国外的直接投资额仅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的4.47%。甚至还不及1980至1985年间任何一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随着日本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与主要发达国家间贸易摩擦之加剧,日本今后将逐步扩大引进外资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