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备受关注的一年。在众多媒体的系列岁末盘点中,“涨”字一直位列前茅,民众用一个字浓缩地表达对即将过去的2010年的印象。据了解,今年网友们的推荐理由很实际、很直观: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一军”、“苹什么”……2010年什么都在飞涨,到处是“涨”声一片。
的确,回顾2010年,农产品价格、猪肉价格、食用油价格、液化石油气价格、成品油价格等等的暴涨,已令民生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许多民众怨声载道。 “涨”字高居2010年度汉字榜首,乃意料之中之事。
年度EMBA新闻——涨、黑、乱
当然,“涨”的如此火热也成为国内EMBA教育的一个映射。自EMBA教育进驻中国起质疑声从未间断。有人认为EMBA教育只不过是学校与富人间的一场金钱游戏,更甚者直言EMBA教育本就是为富人开设的假性课堂。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接踵而至的质疑声貌似成全了E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各所EMBA高校顺风而上,“趁机”提高EMBA学费,更是引发了一场学费涨价潮。
其实,在中国EMBA网2009年的年度盘点中,“涨价”已经被列为该年度热门关键词。而在2010年,继3月、5月和7月的三波涨价热潮之后,中欧宣布2011年的学费调整,虽然此次调整相较往年早了一些,但此举成为国内EMBA项目2011年学费上调的序幕,而中欧或许将再次扮演国内EMBA学费上调的始作俑者。2010年中国EMBA学费的上涨以长江商学院63万的学费调整“完美”落幕。由此看来,EMBA学费涨价已成常态,那么,对于近日呼声居高不下的“免费EMBA”之所以能够吸引数千万企业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尚可不必大惊小怪。
谈起EMBA教育,总是夹杂着些许质疑声,这“富人俱乐部”一直被冠以“权钱交流”的色彩。所说此言略显片面,但是,EMBA教育的某些行为却又不得不让大众如此看待。11月23日,上百位被称为商界精英的船员们开启中国历史上首次“极地包船之旅”。旅程始于广州,行程17天,船员汇聚了北大、清华、中欧、长江、中山大学等国内顶级商学院的EMBA精英,他们的目的地是遥远的南极!尽管旅程让人羡慕不已,尽管船员并非全部是EMBA教授或者在读学员,但是不少人依然联想到了EMBA的种种烧钱行为。有人质疑:“和企鹅近距离接触”究竟和商业学习有何关联?小小课堂为什么放不下EMBA的书桌?
当然,商学院确实应该注重实战,也应强调资源,特别是学生间的人际资源。如若从这个角度来讲,EMBA打出社交牌、旅行牌、实战牌无可厚非,毕竟学费是学员自己掏的。但即便如此,得到的效果反而是加重了EMBA教育的“黑暗面”。
EMBA教育讲求创新求异,在国内EMBA项目逐渐增加的同时,EMBA课程的区别化更亟待思考上线。于是,一直以来招致诸多诟病的EMBA,网络上和市场上更鱼龙混杂、各色EMBA你方唱罢我登场,令公众目不暇给眼花缭乱。让我们回忆一下,发源于美国的MBA教育设立初衷是搭建和构筑政府与企业间的对话基础和平台,形成共同话语,降低沟通的成本;当这个舶来品来到中国的时候,它又被赋予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神圣使命。而现今的EMBA教育则几乎沦为一种彻头彻尾的商品,甚至沦为牟利的工具,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极大限度的背离了其原始的使命,而这恰使这个领域呈现出了表面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空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