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24次CMRC朗润预测报告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为2.85万亿美元,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易纲认为,“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应该用多种手段渐进式治理通胀。易纲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刻不容缓,但减顺差不是压出口,重点是增加进口。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写入官方文件多年,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依然没有明显改变。易纲认为,“十二五”期间,原有的工作思路需要改变。易纲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目的是为结构调整赢得时间。中国做到了渐进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用大规模对冲收回流动性,保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当前采取一系列人民币汇率渐进式变革虽然有效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但问题并未解决。易纲认为,1994-2002年,中国热钱在流出,流出最严重的一年是在1998年。热钱的净流入是发生在2003年-2010年。他指出,据测算,十年来境外流入中国的热钱2890亿美元,2010年为355亿美元,其实热钱流入并不高,不用过分紧张。
【国际局势】全球通胀食品价格飞涨 全球或将打响通胀“防御战”
易纲分析,当前于中国不利的“怪圈”是:美国开动机器印制钞票,用于购买中国商品;大量美元流入我国,人民银行购汇,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储备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越来越大;零利率意味着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很低。易纲表示,战略上要想办法跳出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变被动为主动。他称,应对当前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治理通胀应采取宏观经济手段、法律和行政手段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要采用“一服中药”的方式渐进进行,而坚决避免采取极端的手段应对当前面临的通胀。易纲认为,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关键,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力争在2011年做到:内需扩大一点,对外需求依赖减少一点;工资和社保提高一点;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推进一点;资本项目对外直接投资放宽一点,更方便一点;汇率弹性增加一点;物价涨一点;顺差缩小一点;增长速度放慢一点,质量提高一点。
【国内形势】解读温家宝三项措施控房价 工薪个税免征额将上调
美元的流动性放水和中东乱局相辅相成,大幅炒高油价是目标之一,其目的还是制造全球性通胀为未来突然紧缩留下余地,目前国内食品基本稳定,经济增速下降,大宗原材料已经失去上涨理由,房地产和股市已经牢牢控制在手中,唯一给热钱的出路就是黄金和白银,就看美元的流动性紧缩的时机选择了,通胀治理应在可控范围内,形势虽不乐观,但也不悲观。
【投资参考】抗通胀和防御是主要的投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