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东子
如今提到春晚就绕不开赵本山,二者似乎可以划等号,其实这类娱乐大众的演员,在西方也有。我们说起西方喜剧艺术,通常首先会想到卓别林,卓是无声时代的天才,因为不能传声,他需要调动所有的肢体语言,向观众营造滑稽的情境,观众一旦进入那种情境,对他的每个动作都有会心的理解,因此卓是一代情境大师。进入有声时代后,英国出现了另一个滑稽天才,叫本尼•希尔(Benny Hill,1924—1992)。本尼生于马戏团世家,从小随父亲到英格兰各地演出,深知如何逗观众发笑。
他先在电台讲笑话,不是很成功,幸亏电视时代到来了,他展露了自己的强项,那就是表情和肢体语言的结合,同时还穿插美女伴场,表演中常会出现穿比基尼的女郎,出现女人的高跟鞋和吊袜丝带,女郎做出各种夸张的动作,大腿高高扬起,乳头若隐若现,还不时来一个飞吻,而本尼就周旋于这无边的春色当中,制造各种诙谐的噱头。这种表演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上演伊始就大受欢迎。
劳伦斯说“一点小小的色情是无害的,犹如挠痒痒”,这句话用在本尼的表演上,真是恰到好处,就是那么一点逗乐的意思,要赋予多厚重的社会意义,不可能也没必要。本尼的表演风靡大西洋两岸,从BBC到托马斯电视台,延续了近四十年光阴,以至本尼死后,观众还要求重播他的节目。卓别林是本尼的偶像,一次本尼应邀前往瑞士卓家作客,惊奇地发现卓别林藏有他表演的全套带子,卓半开玩笑说,我是你的粉丝。1991年本尼荣获卓别林国际喜剧奖。迈克尔·杰克逊也是本尼的粉丝,在本尼病重时曾专程前往英国探望他。
本尼如此诙谐搞笑,可不知为什么却不得女人欢心,曾分别三次向三个女人求婚未果。他生前不爱奢华,无车无房,这在伦敦娱乐圈是很罕见的,为了节省开销,专门在电视台摄像棚附近租房子住,哪怕住旅馆也不买房子,以至身后留下大笔遗产,被称为吝啬的富豪。本尼是一个人在住处去世的,确切时间不清楚,邻居见他久无动静,心生疑窦,给警察局打了电话,结果警察赶来,发现他死在电视机前的座椅上,电视还开着。
将本尼与本山做比较,是不合适也不公平的,虽说他们都属于本字辈。不同民族文化不一样,笑点也不一样。赵本山不是独角演员,他需要陪衬,很大程度上靠对话取胜,这一点与本尼是不同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赵的台词有时分寸感不够好,有人建议他调整趣味,我倒是觉得大可不必,本尼的表演靠小色情取胜,没了那点东西,本尼的味道也就没了,同样的道理,二人转毕竟是二人转,离开了二人转的趣味,赵本山也就成不了赵本山。我最害怕赵本山变雅,如果哪天他真雅起来了,估计大家会把胃粘膜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