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时下最主流的生活态度。“地球熄灯一小时”、“少开车,多步行”等环保活动的流行,无一不是低碳生活的真实写照。在3·12植树节到来之际,最应景的低碳活动莫过于“植树造林”了,不过却有很多人选择了另一种特别的方式参与到这股风潮中,他们还为此取了一个新鲜的口号:“多吃扇贝=多种树”。
支持低碳建设,人人有责
众所周知,气侯变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010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人们意识到在各种低碳生活方式中,“植树造林,节约能源”无疑是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展植树造林,倡导低碳生活的活动。

日前,在中国“大连市春季造林绿化暨绿色大连基金募集动员大会”上,来自大连的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场捐助1000万人民币,正式加入“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大连基金”,参与造林绿化的低碳建设。不仅如此,獐子岛渔业同时还分别在大连市慈善总会设立100万元的“獐子岛渔业环保卫士基金”和1000万元的“獐子岛渔业慈善基金”;在长海县慈善总会设立2000万元的“獐子岛渔业慈善(公益)基金”,这些将全部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
獐子岛渔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球企业公民,獐子岛渔业有义务为生态发展尽一份力量,有责任承担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他们还将号召全员参与春季造林绿化活动,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推动低碳、节能、环保工作再上新高度。
我们了解到,作为中国水产行业的领军者,近几年来,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可持续生态发展,倡导低碳消费理念。从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到实施海珍品底播增殖方式;从成功申请獐子岛虾夷扇贝成为国内第一个碳标识认证食品,到与国内著名水产科学研究所组建“中国首个碳汇渔业实验室”……种种举措,无一不表明了獐子岛渔业已成为国内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低碳新理念 流行“吃扇贝”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3·12”植树节,各单位、公司及个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着植树造林,积极响应国家“低碳减排”的号召。在这股低碳人潮中,我们却发现了一批与众不同的身影。他们响应“多吃扇贝=多种树”的消费文化理念倡议,认同“吃扇贝”同样也是支持低碳减排的一种方式,意义等同于植树造林。

以前只听说过“多吃素食,少吃肉”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没想到“吃扇贝”也可以低碳环保,这么新鲜的说法乍听起来还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那“吃扇贝”和低碳减排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呢?一份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原来像贝类产品如“虾夷扇贝”等在养殖的过程中有吸收海洋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作用,平均每生产一只虾夷扇贝,就可减排
难怪这段时期吃扇贝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大家都在用这种便捷的方式追赶“低碳生活”的潮流,享受美味的同时又能为低碳环保事业做贡献,可谓是两全其美。
獐子岛喜贝,领跑低碳消费潮流
在走访了几家酒店、餐馆和大型水产市场后,我们发现,掀起这股“吃扇贝”低碳热浪的主角正是盛产于大连北纬39度海域“天生天养”的獐子岛虾夷扇贝。
为什么大家会对獐子岛虾夷扇贝如此青睐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分别采访了几家销售獐子岛虾夷扇贝菜品的酒店负责人和在水产市场挑选扇贝的消费者。
一位某全国知名连锁餐饮酒店的总厨告诉我们,要烹饪出海鲜的鲜美口感,新鲜度最重要。而獐子岛虾夷扇贝不仅是产于国家一级纯净海域的绿色食品,更以鲜活质优著称,所以做出来的菜很美味,一直深受食客的喜爱。去年10月底,獐子岛虾夷扇贝还获得了国际权威检测机构SGS颁发的中国首个“碳足迹”标识认证,这也是中国食品行业获得的第一个碳标识认证食品。“很多新老顾客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争先恐后地跑来品尝,他们觉得在享受虾夷扇贝美味的同时又能低碳环保,对于即将到来的植树节,这是个很给力的做法!”这位总厨乐呵呵地表示。
而正在水产市场挑选扇
我们可以预见,这场由獐子岛虾夷扇贝所开启的“吃扇贝,为低碳减排尽份力”的新低碳消费风潮正以迅雷之势蔓延至全国。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多像这种简便易操作的方式和活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加入到低碳消费的行列当中,为环保事业做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