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廿年铸辉煌 无限新希望


  潍坊国家高新区设立于1992年,管辖面积129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近20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潍坊高新区牢记使命、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争创一流,新兴高端产业特色日益显现,城市建设转型提升进程加快,打造幸福家园迈出了坚实步伐。尤其是2008年以来,潍坊高新区提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3年翻番,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正在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生态园区,“63513”新兴产业发展工程被确定为山东省示范工程,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势头。2010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1376.2亿元,增长2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1亿元,增长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4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37.7亿元、增长26.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43.4亿元、增长26.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60.1%。

  迅速崛起的新兴高端产业聚集区

  潍坊高新区针对地缘、资源优势不足的实际,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部署要求,根据“立足基础、突出特色、差异发展、错位竞争”的原则,着力实施新兴高端产业发展“63513”工程,遵循“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加快推动新兴高端产业创新型成长、链条式发展、园区化布局。新装备产业,已基本完善“汽车电子—关键零部件—动力总成—整车制造”产业链,加快发展潍柴动力、盛瑞传动等龙头企业,正在着力打造千亿级绿色动力研发制造基地和国际领先的8挡自动变速器生产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光源产业,正在完善“衬底—外延片—芯片—器件—应用系统”LED 产业链,加快发展歌尔光电、中微光电等龙头企业,着力建设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光电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围绕打造“动力电池—永磁电动机—电控系统—整车制造—充电设备”产业链,正在建设北汽福田潍坊多功能汽车厂、深圳五洲龙新能源客车等重点项目,加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链条,积极创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信息产业,重点完善“RFID—读写器—中间件—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物联网产业链,加快发展万声呼叫、中创软件、中动传媒等龙头企业,积极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新能源产业,着力完善“长晶—硅片—电池片—模组—应用系统”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着力发展台湾大同宇骏新能源、广生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加快创建全省新能源产业基地。新医药产业,依托国家综合性新药创制大平台,着力创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潍柴蓝擎发动机、盛瑞8挡自动变速器、中微大功率LED路灯、歌尔LED背光模组及LED电视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占据行业领先位置。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正在形成千亿元、百亿元级优势企业耸立领航、数千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群峰并起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区已有8家上市企业、9只股票,上市后备企业达到26家。在“十二五”时期,潍坊高新区正在实施全省新兴高端产业“63513”示范工程,加快发展新装备、新光源、新能源汽车、新信息、新能源、新医药产业,着力培育30家骨干企业,突出抓好50个重点项目,新增投入1000亿元以上,到2015年新兴高端产业产值力争突破3000亿元,形成现代装备制造、光电、新能源汽车3条千亿级产业链,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动力、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激光应用和LED电视生产基地,建成山东省新兴高端产业示范区,在国家高新区行列形成比较突出的产业优势。

  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潍坊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方针,积极争取和合理配置科技、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不断完善孵化加速器、公共技术平台、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快构建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在区域发展中增强了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区已建成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科技创业孵化器,设立了3个院士工作站、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成了7个公共技术平台、21家企业研究院和110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成立了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商用汽车与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特种纸新材料等6个高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入推动“产学研政金介”结合,全区专利及发明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60%以上,已实施121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获得59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完成82项科技成果鉴定,申请专利1839件、获得授权1648件、实施专利600余件。积极实施国家及省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和本区“1300引才工程”,已拥有3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名省“万人计划”第一层次人选,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近5000名,全区各类人才达到2万多名。着力建立完善投融资体系,围绕打造潍坊市金融产业聚集区,以投资18亿元的金融广场和投资15亿元的环渤海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为依托,加快聚集现代金融、保险、证券、担保等各类机构,不断聚集科技基金、私募风投等金融资源,促进科技金融高效融合,推动实现更多创新成果。到2015年,潍坊高新区将建成人才大量聚集、创新活力旺盛、创业激情迸发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呼之欲出的科技服务业优势板块

  坚持由工业经济向科技服务转轨,由加工制造向研发、孵化、总部经济转型,发展研发经济、总部经济、孵化经济、投融资经济,加快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国家生物医药实验外包基地、环渤海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形成工业经济与科技服务业协调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提升的新格局。重点依托软件园,以万声呼叫、中创软件、中动传媒、新海软件等为引领,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动漫服务外包,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依托国家创新药物研制大平台,建设生物医药实验外包基地;依托金融广场和环渤海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加快引进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科技金融业,打造重要的区域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依托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健全信息交流、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信用担保等中介体系,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加快建设新的孵化器和加速器,进一步完善孵化加速体系。

  加快转型提升的现代化新城

  潍坊高新区处于潍坊中心城区最具活力的东部板块。近年来,围绕建设“低碳智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重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市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加快推动城市建设转型升级。在城市外延拓展方面,扎实推进重点片区拆迁改造和10个大规模的集中居住区建设。在城市内涵提升方面,强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围绕城市经济转型及服务于人的需求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加快建设一流的城市品位。突出抓好“一河四路两片”,即正在发展浞河、玉清东街、北海路、潍县中路、健康东街和健康街以北、潍县路以东、玉清街以南、永春路以西区域以及25平方公里片区,打造研发总部经济聚集区和科技服务业隆起带。实施城市高效能管理,推动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绿化管理一体化管理。投资6.5亿元实施区内浞河综合改造治理,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有效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沿浞河双岸规划智慧产业园,建设孵化器、加速器、智能馆、工业展览馆和专家公寓,引进IBM、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等国际知名企业及全国大院大所,沿河布局50家企业研发总部,实现由生态效益向研发效益、社会效益转变。目前,建成区绿化589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55%。在全国率先实现白光照明全覆盖,城市化率达到86%,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和谐社会幸福家园

  潍坊高新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通过推进发展为改善民生积累物质财富,通过改善民生为推进发展激发更强活力。近年来,全区财政民生建设投入保持年均30%以上增幅,通过实施一批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目前,已经建成北海、东明、双语等品牌学校,公办幼儿园比重达到60%,实行学前1年免费教育,获批“全省素质教育示范区”。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双零双百”政策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由无政府补贴“自主式”、政府低水平补贴“普惠式”向政府补贴大幅提升并且城乡全覆盖的新跨越。成立慈善总会,高标准的敬老院及儿童福利院投入运行,努力推进社会和谐。在建总投资28亿元、29万平方米的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半岛书城,成立火炬文工团,文化体育惠民成效明显。投资1.2亿元,开工建设全市首批600套公共租赁住房,使中低收入群体居有所屋,彰显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充满无限希望的美好未来

  今年是潍坊高新区设区20年,也是潍坊高新区谋求更快更好发展的开局之年。在新的时期,潍坊高新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全省新兴高端产业示范区的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发展速度、完善工业布局、繁荣科技服务、强化支撑保障、提升民生水平,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迈入一流国家高新区行列,傲然屹立于国家高新区之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国家高新区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