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

  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低碳竞争力”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降低40%-45%,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life),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有的人认为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能尽可能接近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的6大要素

  1、经济持续发展。2009年国民经济GDP还是以8%的速度高速增长,如何保持能源和国民经济可持续,比较稳定的发展,不是大起大落的情况下,这是我们低碳经济的一个内涵。

  2、低能耗。我们的能耗消费过高。所以叫高速度,高能耗,高污染,这种经济如果发展下去,人们过得是小康生活,但这种生活应该不是在清洁的空气中生活,也不是喝上放心的水,也不是吃上安全的食品,这样的小康我看意义也不大。

  3、温室气体明显减排。2008、2009年我们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已经超过6亿吨,是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

  4、减排目标应该有一个切实可操作的,可考核的,可计算,可报告的减排目标。

  5、全球性,可协调性。二氧化碳是流动的,排放一定是全球性的。

  6、产业领域广泛。 这是低碳经济几个要素的理解。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需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