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低碳经济”这个词很火。大家普遍认为制造业等行业是和“低碳经济”息息相关的。那么“低碳经济”会对保险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低碳经济”的理念下保险行业又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为基础的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理念。中国要实现这一理念,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则必然需要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来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形态。显然,从上述对“低碳经济”的解读中不难看出,无论是进行产业升级,还是进行技术创新,或是开展新能源开发,这其中都离不开金融行业的身影。
在金融体系结构中,保险公司属于契约性储蓄机构,是在契约的基础上按期取得资金的金融中介机构。保险行业主要产品是一份份的契约合同,在市场中通过销售这些契约合同获得保险企业的现金流入,但这些资金并不是停留在保险企业内部,而是要以投资的形式对外输出,对企业进行投资。当契约中所签订的条款被触发时保险公司则需要向购买保险合同的客户支付赔偿。可以看出,保险企业除了可以向企业进行投资,具备如同银行一样帮助企业进行融资的功能外,还具备了帮助企业降低风险这一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职能。因此,保险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将起到引导与助推的关键作用。
基于以上对于保险行业的特点,以及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所发挥的作用,可以认为保险行业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会受到影响:
第一、产品方面。因为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要有低碳技术进行保障,而低碳技术则主要集中于创新性的制造技术、新型能源技术、新型低能耗材料技术等领域,其特点是研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在这些技术的开发过程中企业将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将面临着“低碳经济”时代技术升级的必然性与低碳技术研发的高风险性这一矛盾。这必然导致企业会对可以降低企业研发风险的保险产品产生迫切的需求。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在科技保险、创业保险领域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来满足企业的需求,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第二、投资方面。低碳项目往往具有科技含量高、项目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而保险行业则聚集了大量的资金。特别是人寿保险公司,由于能够相当精确地预计未来年度里必须向受益人支付多少金额,所以它们无需像银行等存款机构那样担忧资金的减少。因此,对它们来说,资产的流动性也不需要像银行等存款机构那样考虑得那么重要,能够把其所聚集的资金投入到长期证券,比如公司债券、股票等领域,为这些低碳项目提供融资。而从保险行业自身需求来看,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存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国民消费占GDP比重较低的问题,低碳项目则为保险公司获取较高收益提供了新的投资点。
第三、政策方面。显然,“低碳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完全通过自发的方式进行发展,国家必然需要以政策法规进行影响。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逐步加深,必然越来越少的出现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对市场引导,取而代之的必然会是越来越多的经济手段及法律手段,比如税费、补贴政策等。而保险则可成为一种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引导的重要经济手段。例如,对普通消费产品进行分段保险费率的方式,如对大排量汽车设定更高的保险费率而对小排量、清洁能源汽车则设定较低的保险费率等;或是对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征收环保责任险等。而当更多诸如此类的政策法规出台时,保险企业在保费收入结构等方面必然会受到诸多的影响。
当然除了以上三点外,保险公司也应该更多的采用网上保险、电话保险、电子保单等新型的销售及保单模式,减少保险销售及运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时代,保险公司虽然并不是直接产生污染排放的企业,但在其产品设计、投资方向,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政策法规等方面都会受到“低碳经济”理念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这既是保险行业所面临的全新挑战,也是其迎来更好发展的重大机遇。保险企业应适应国家政策发展方向,仔细审视未来的发展战略,以求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刘持金先生是《财富》(中文版)专栏作家。本篇文章曾发表在《财富》(中文版)《管理答疑》栏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