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外投资的新特点和动因


对外投资的新特点和动因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日趋加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放宽了对资本输出输入的限制,国际资本流动空前活跃。
    近几年来,日本的海外投资发展迅速,资本输出的步伐明显加快。海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日本经济和产业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形态。这一态势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一、对外投资的新特点
 
    1.对外投资额的增长势头加快
    1991年日本制造业中拥有海外公司的企业1 776家,1994年增加到1 928家,增长8.6%,每个公司拥有的子公司数也从4个增加到4.9个。
    日本对外投资额1993年为140亿美元,1994年增至180亿美元。增幅达28.57%,仅次于德国的29.1%。日本对外投资额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居世界第4位。预计,到本世纪末,日本的年海外投资规模很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据日本输出入银行统计,1993~1997年间,日本制造业海外生产比重将从16.1%提高到21.6%。电力机械、运输机械等加工组装性产业的海外生产比重更高,特别是彩电、录像机等已上升到80%,大大超过了在国内的生产份额。       
    2.对亚洲地区投资的增幅最大   
    在1991~1993年之间,日本因经济衰退对外投资总额有所下降,但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却增长了45%。对亚洲投资的增长趋势在1994年财政年度上半期进一步加强,增幅竟高达52.8%。1994年日本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实际增长了47%,达创纪录的97亿美元,已占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1/4。
    1994年8月,日本首相村山富士宣布,日本将在下个10年内向亚洲地区投资1 000亿日元。另据《日本经济新闻》进行的“1995年海外生产与采购动向的调查”表明,日本向海外转移生产的重点已从欧洲转向亚洲。
    3.掀起新的对华投资热潮
    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日本来华投资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因此,日本企业不断掀起新的对华投资热潮。
    据日本《东洋经济》周刊对4 500家日本企业的调查表明,1993年日本在全世界的对外投资共603项,其中400项集中在亚洲,198项在中国。
    近些年来,日本对我国的投资有明显增长的趋势。据日本报刊报道,1990年日本对我国直接投资额为4.57亿美元,1991年升至8.12亿美元,1992年又猛升至21.73亿美元。1993年日本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额已达29.6亿美元。1994年达4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到1995年6月底,日本企业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11 588个,协议金额172.47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89.17亿美元。1995年日本在华直接投资额已达63亿美元,又比上年增长78.5%。
    1995年,日本的对外投资总额中约有6%是投往我国的,日本的对华投资已超过了美国的对华投资,我国已成为日本的第2大投资对象国。
    到1995年底,仅松下电气公司就在我国设立了31家独资、合资企业,投资总额约为490亿日元。据《日本经济新闻》1995年11月8日报道,日本各大综合商社将同时扩大对中国的投资。
    3年后,预计9大商社的投资累计额将超过15亿美元,是1995年9月的2倍多。投资重点将放在通信、国内流通、石油化工等部门。伊藤忠商事计划着手300个新项目的投资。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计划在3年内将投资累计额翻一番。日商岩井和日棉公司也分别制定了将投资累计额增加1.7倍和3.3倍的庞大计划。 3年之后,9大商社的投资累计额几乎将翻一番。最近,丰田公司与天津汽车工业总公司在天津开办了轿车发动机公司,初期投资70亿日元,1996年开工并生产发动机(年产10万台),这是日本厂家首次在我国轿车市场上建立的大型企业。其产品除供夏利轿车配套外,还准备向东南亚等地出口。
    日商在华投资出现一些新趋势:大企业投资增加、生产领域投资增加、大项目投资增加。
    4.在多边合作中投资
    最近,日本、韩国、印尼三国决定,共同投资4.87亿美元,在印尼修建一座年生产能力为245万吨的水泥厂。1995年日本、美国、中国三国合资在中国成立了华优牧业有限公司,把美国式的菜牛育肥场引入中国,然后把生产的廉价优质牛肉投向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市场。该合资企业首先在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地区建试验养牛场,然后在山东日照市附近利用800公顷土地建立正规养牛场,预计10年后,菜牛存栏头数将达到15~20万头。
    5.积极参与国际证券市场
    随着日本政府放宽国内金融资本投向海外市场的限制,加上国内金融业不景气,利率又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日本的金额资本,特别是各大投资基金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沉淀的大量闲置资金开始涌向国际资本市场。例如,1995年上半年,日本购买美国债券总额达184亿美元,已超过1994年全年的144亿美元。而且除机构投资者扩大投资美国债券外,一般投资者也积极投资美国债券,特别是中、长期债券。
 
    二、日本对外投资的动因
 
    1.已积累的大量资本是其对外投资的基本条件
    日本是工业化国家的后起之秀,当今世界第2经济大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使日本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大大提高。
    据日本大藏省1996年4月1日发表的统计数字,1996年3月底,日本外汇储备额首次突破2 000亿美元大关,达2 039.51亿美元,已连续25个月居世界首位,并连续25个月更新纪录。预计2000年日本的海外净资产将达1.3万亿美元。
    2.经济国际化是其对外投资的根本原因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既是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产物,又是世界经济矛盾深化的集中表现。近几年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1993年初,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运作,并正在向欧洲单一货币过渡。美国也不示弱,在其积极倡导下,1994年初美、加、墨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也正式生效。欧洲和美国以此为依托在加强竞争实力、扩大内部市场、区域内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为维护其集团利益也加强了对外部势力的排斥,实行集团贸易保护主义,这无疑给日本对欧美地区的投资和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近几年来,日本经济国际化和参加东北亚乃至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海外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显著提高。日本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步伐速度惊人。1996年,日本汽车行业的国外产量约增长60%。本田汽车公司决定,其国内外汽车产值比重将达50:50,该公司在英国生产汽车的产量将从1993年的4.5万辆增加到1997年的20万辆。索尼公司1994年已有43%的生产转移到了海外,计划在1996年3月之前,将其生产的50%转移到海外工厂。
    3.扩大对外投资也是其产业结构调整向海外延伸的结果
    日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在国内生产成本高,已失去比较利益的产业转移向海外。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为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近几年来,东亚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这里劳动力价格低廉,投资回报率高,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在这里投资日本可以获得比较利益。再加上日美贸易的屡屡受挫,已使日本实施了“脱美入亚”的新战略,加快对该地区的投资步伐。这必将为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赢得时间和空间。
    转移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是过去日本向海外转移产业的一个特征。然而,最近日本也部分地转移了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4.扩大海外直接投资是缓和贸易摩擦、绕开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进入90年代,日本与欧美的贸易摩擦越演越烈。由于日本长期以来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量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而进入日本市场却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致使日本对欧美的贸易顺差有增无减,这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其他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为了缓和贸易摩擦,绕开贸易壁垒,扩大海外直接投资,在海外建厂,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宽松的金融政策促进了其对外投资的发展
    日本政府主张金融自由化,早在80年代后半期就逐步放宽、废除了在利率和手续费方面的限制,实现了利率自由化。以后又放宽了对证券等业务的限制。由于日本政府在贸易自由化、资本自由化的基础上又推进了金融自由化,从而以金融国际化为主导,有力地推进了日本经济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的迅速发展。日本政府通过与外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文件保护日本海外投资者的利益,通过向日本企业提供海外投资贷款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此外,日本还设立了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制度,并采取了海外投资保险措施。
    6.获取所需资源是其扩大向资源开发投资的直接原因
    日俄双方,就共同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自然资源合作已久。双方早已就发展远东森林和造纸工业、在弗兰格尔湾建设新港、开发南雅库特煤田、勘探和开发萨哈林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雅库特天然气等项目签订了一系列议定书和协定。
    1995年,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能源研究所共同制定并发表了包括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能源供给,原油、电力出口可能性及其有希望的开发项目等内容的能源操作长远规划。规划认为,今后如果向该地区投资900亿美元,2010年便可向日本等国出口原油1 300万吨,天然气490亿立方米。俄罗斯政府已表示,将该规划列入俄能源开发长远规划。
    7.日元升值和国内经济不景气,促使日本企业把目光投向海外
    1994年初至1995年5月,日元汇率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急剧升值,从1994年初的126日元兑换1美元,一路攀升,并一度升至1995年4月19日的79.5:1。在日本经济遭受“泡沫经济”、经济滑坡的连续打击下,日元的急剧升值对日本无异于雪上加霜,使日本经济陷入困境。在这次日元升值中,首受其害的是出口产业和企业,使这些日本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维持国际竞争能力,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海外。近几年来很多企业加快了向海外投资的步伐。据《日本经济新闻》最近作的一次调查发现,日本制造业中59%的企业有在国外建厂的意向。由于在海外投资建厂,日本的进口有了显著的增长。在1996年1~9月,由于在亚洲大量投资设厂,导致来自亚洲生产据点的机器比上年同期进口量增长80%,半导体、电子零部件进口量增长70%。
    8.获取先进技术,也是日本海外投资的重要动因之一
    众所周知,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对亚洲的投资增长迅猛,然而近年来日本对美国的投资增长也不慢。原因何在?
    如果说亚洲对日本的吸引力主要在于低成本的大市场,那么,美国对日本投资者的主要吸引力不仅在于美国是个大市场,更主要的吸引力是技术。日本向美国的投资近年来明显地向集成电路、生物技术、多媒体等高新技术领域倾斜,向高新技术研制产业集中,向加利福尼亚等高技术地区逼近。据悉,1995年日本向美国加州的投资比上年增长了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