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的市场与非常态的市场


上课时问学生,提到市场,首先联系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菜市场。并说,菜市场应该是比较纯粹的、具有代表性的市场了吧。初一听只是觉得学生的回答有点儿意思,仔细想想其中还真发现这中间有很多值得分析之处。

首先,市场总是与开放性、竞争性相连。一个只允许少数特定的主体参与的市场,一个事前把竞争排除在外的市场,我们会说,这是扭曲的市场,或者说,不正常的市场。关于扭曲的、不正常的市场的例子,容易想得到的是,黑手党控制的市场、政府以合法的名义将一国范围之内的私法主体的参与排除在外的市场。按照这个标准,菜市场确实属于比较符合市场这个词的内涵。

其次,市场的开放性、竞争性与市场的风险性相连。在一个动态竞争的、允许自由进入和退出的市场中,市场中的任何主体都不具有完全控制市场的能力,市场价格的涨跌由供求关系的决定;它可能在一段时期内低于特定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也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大大高于特定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如果是前者,那么,意味着,生产者遭受损失,后者,意味着生产者获得超额利润。普遍的生产者获得超额利润的市场会吸引更多的生产者进入,最终导致价格回落,从而使生产者的超额利润不能持续维持下去,而普遍的生产者亏损会导致生产者的退出,最终使价格回调并使生产者的利润恢复正常水平。

一个正常的市场因此是有涨有落、有周期性的亏损和超额利润存在的市场。可以说,正常的市场是在这种动态的调整过程中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实现供求双方利益的契合的。与正常的市场相反,不正常的市场由于不允许自由进入和自由竞争,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则是:要么,它们总是处于利润丰盈的状态,要么,总是处于亏损状态。如果是前者,我们可以直白地讲,有钱可赚的事情已经被少数人垄断了,这些人获得了正常的市场所不可能提供的利益保障,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而更像是不劳而获的收租者,如果是后者,几乎总是意味着有政府的财政补贴作为支撑,否则,这种状态根本就不是可持续的。

第三,市场的开放性、竞争性不仅意味着市场主体的自由进入,而且,还意味着,市场提供给消费者的商品或服务不是给定的,而是不断地演化的。例如,菜市场提供给消费者的蔬菜,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是适用性演化的。这种适用性演化既服从于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变化,同时,也服从于来自于生产者方面的不同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变化。

相反,如果某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具有这种(内生的)适应性演化特征,其质量或品种主要是由行政机构决定的,那么,这种市场往往不是正常的市场,而是更像是政府作为委托人、指定有关生产机构作为代理人而为消费者提供指定水平的服务的例子。中国的铁路运输市场,虽然我们也称其为市场,但,就其运营严重缺乏竞争性、以及其运作严重受到政府行政机构的控制这一点而言,把它认为是在提供政府委托给它的任务(当然也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似乎更合适。这样来看事情有个好处,那就是:让人们明白,市场的就得按市场规则,而如果不是市场的,而是政府委托提供服务性质的,那么,就得按另外一套规则。例如,对这种情况,我们很容易想象,委托方一定享有对于代理方的最终控制权,代理方提供的服务没有达到事前规定的要求,那么,委托方可以收回委托,或者,我们还可以想象,委托方一定不会让代理方对其提供的服务漫天要价,如果情况发生变化,使得代理方提供水平或服务的成本突然提高,那么,代理方一定得与委托方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换,在征得委托方同意的条件下提高价格等。

对于没有开放的市场,把市场中的在位运营者与政府的关系理解为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关系,有助于理顺关系。否则,就像在春运火车票涨价的争论中一样,很多人由于受到所谓的“铁路运输市场”中的“市场”一词的诱导,以为这个“市场”与开放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的年夜饭市场一样,都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解决问题,殊不知,铁路运营在中国严格地讲根本与市场无关,而无非是政府委托铁路运营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已。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不相信有任何人会认为火车票涨价和年夜饭涨价有任何可比之处。当然,如果我们认识到基于委托-代理关系来实现有关目的(指:给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很难(这可能是因为委托代理成本太高,或者委托人监督代理人存在不可逾越的信息障碍,或者容易出现敲竹杠现象等),那么,当然此时可以考虑把这种关系取消,由(真正的)市场来解决问题。而如果真是那样了,就像年夜饭的涨价或者任何一种市场上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波动问题一样,火车票的价格问题也将不再成其为问题。

常态的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一般不是问题,只有在非常态的市场上,价格问题才是问题。非常态的市场,按照这里的分析,要么让其名副其实,通过允许自由的进入和引进竞争规则,改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要么干脆不要把它叫市场,直接理解为政府委托的生产者反而更好。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的政府”。当然,就中国的现实而言,大多数市场都居于菜市场和铁路运营“市场”之间,有的靠左边更近,有的靠右边更近。像房地产市场,读者可以自己判断一下,到底它靠哪边更近。不过,不管怎样,大众应该明白的是,在中国很多归于市场的问题,其实是非正常的市场的问题,而解决办法只能是,要么让现实中市场更像符合市场的内涵,要么,干脆直接把问题交由政府,名正言顺地由政府委托生产者经营。我当然不是提倡后者,而只是告诉人们,如果不得已选择后者,打着市场的名义提价之类的事情就应该被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