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王平说不应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因为“他们读完大学不回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同样曾是农村的孩子,我对这种“实用主义”观点深表怀疑!我在新浪的个人微博上留言:“大学是人生一个重要的经历,所产生的影响会惠及一生,贫困学生透过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家庭命运,其奋斗历程是永远值得珍藏的财富,并化作恒久的动力留存心中。只要成才能贡献国家,人在何处又何妨?”我的这条微博被广大网友转发2145次,评论448条,其中90%以上支持我的这一观点。
网友中的最多的意见是受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值得追求;其次是中国人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应该将心比心;最后是中国为农业大国,发展潜力在农村,人力资源就在农村。看来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情有理,而我自己更多了一层亲身体验。
由于家境贫穷,我是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上的大学,是属于上完大学就返赤贫的家庭,大学四年我通过兼职打工完成学业,卖过烧烤,扛过货物,但这样的经历非但没有成为我的负担,反而是我的成长财富,使我一关能过,关关能过。
我在2001年开始创业时,就像现在绝大多数的城市“蜗居族”一样,没有基础,从零开始。5个人、80平方米办公室,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两千块钱的周转,经历数不清的坎坷与挑战,但我坚持下来了,因为我经受过求学过程中的竞争和磨砺,这些困难打不倒我。今天,我的公司发展到36家公司,3000余名同仁,金钱已不再是我的追求,但大学的经历仍然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上大学让我眼界开阔,也思考更多,觉得自己的事业不仅是个人致富,经济竞争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重大,我曾在黄帝陵前发下大愿:“为世界华人的富强而努力和服务,使华人企业成为世界经济的脊梁。”把个人事业上升为社会事业,个人价值上升为社会价值,个人意义上升为社会意义。不知道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有没有这样的志向,但作为农村走出来的七零后的我,是有的,当然这也是大学经历馈赠我的财富。
一名叫jessy_home的网友也留言说:“我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现在在国外读研究生,如果没有大学在国内的课程,我想这里的一切都是不能想象的,所以,农村孩子也是应该享受大学教育的”。
农村的贫穷经历让我懂得要有大爱,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像别人曾经帮助我一样。在公司业务稍有起色后,我即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我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100万元成立“岚昕大爱基金”;给陕西慈善协会捐赠1000万;汶川地震发生当天晚上,我一夜未眠,奋笔疾书《中国不哭》、《中国加油》,对受灾的同胞予以精神的激励,并为灾区捐款512万元;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及公司共捐赠款物已达5千万。我在这里可以坚定地告诉世人,我是农村的孩子,但上大学是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