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较晚的成因分析


 

摘要:中国封建社会自周秦以来延续三千年当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向前发展的时候中国的资本主义却长期处于萌芽状态从明代万历年间十六世纪中叶就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直到鸦片战争年前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仍没发展成为能突破封建生产关系的独立的政冶力量而只不过是孕育在封建经济母胎中的一个胚芽。即使在鸦片战争后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影响和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然发展十分缓慢又极不正常致使中国最终没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如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等。

关键词: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资本主义发展;迟滞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殊性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

 

封建时代的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阶级关系错综复杂它的历史发展有其特殊的道路。作为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却始终是私有制而不是公有制或国有制社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掌握在地主、贵族和皇室手里而农民则很少或完全没有土地大地主历来都不直接进行经营而是把土地零散的租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封建地租。正是由于中国历史发展木身的特点才形成了中国特殊的土地私有制关系。中世纪的欧洲土地是不许买卖的而中国自秦汉开始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以实物地租为主混杂着劳役地租并在后期夹有货币输纳和货币地租。地租率可以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提高这种情况使许多货币的拥有者特别是商人宁愿把资金投人到土地上去而不愿投到产业中来。即使投到产业中来一旦发生不利情况又可随时抽回到土地上去。这样社会上积累起来的货币财富多半用来从事封建剥削而不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就不能不影响资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土地买卖更给地主、商人、官僚们提供土地兼并的机会加强封建剥削,这就更不利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土地买卖还导致商人、地主和高利贷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只能加强地主经济而不能把大量资本集中起来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缓慢。另外许多手工工场积累起一定的财富之后也到乡间买地变成地主或设法做官成为官僚地主,使得工场手工业不容易积累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当然就不能使资本主义顺利发展起来。因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殊性就成为资本主义不能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沉重的封建剥削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重大障碍

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广大农民是赋税、摇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封建地租剥削十分苛重农民除了向地主交纳以上的地租外还要交纳各种附加租、预租和押金等。此外农民还必须向政府缴纳沉重的赋税。然而仅仅地租、赋税、摇役等还远远不能把封建社会中农民所受到的全部剥削包罗无遗农民还要受商业资本和高利贷本的剥削。在清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赋税改为征银有些地方实物地租也开始折收银钱所以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活跃起来农民为了缴纳赋税和地租以及维持日常生活仍需出卖一部分产品而当青黄不接时又须购买一些农产品与市场发生联系从而陷于商业资本的网罗中。因受奸商剥削在日益贫困时不得不走上借贷的道路。高利贷者乘机盘剥致使生产力下降。这就使资本主义经济难于积累资金自然发展受阻。况且在重重剥削和压迫下农民生活已十分困苦除维持自身和家属的生存外仅能继续单纯的再生产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也就无法发展资本主义。同时封建政府制定的法律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在封建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下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极其残暴的掠夺和人生的迫害。农民过着苟延残喘的生活自然对改进生产毫无兴趣阻碍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出现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残酷的剥削使阶级矛盾尖锐农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人民死于哉火劳动力和生产手段遭到破坏资本主义从何发展。此外人口压力曾是决定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的一个原因。大量相对过剩的人口使每人平均占地而积减少,无疑加剧农民的贫困化影响扩大再生产因此人口相对过剩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成长。

三、封建城市是封建政治统治的中心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在西欧, 封建社会中的城市是与封建主控制的乡村相对独立而产生的, 一开始就是封建领主利益相对, 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比较自由的城市。中国则不同, 中国封建城市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是对豆的, 长期以来, 它充当了地主阶段镇压人民的堡垒和据点。封建国家机关设在城市里, 为了进行自己的统治, 封建王朝的各级政府、衙门、法庭、监狱等统治和镇压人民的机关, 都设在城市里另外, 城市还驻有大批军队和官员。不少地主士绅, 为了追求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 越来越向往城市, 并移居城市。封建皇帝、贵族、官僚以及一些大地主、大商人等, 用剥削和搜括来的钱财, 过着奢侈腐化的寄生生活。城市虽有工商业, 但由于“ 重农抑商” 的影响, 大多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中国封建城市的工商业者没有独立性, 他们是在封建政府的控制和管理下从事工商业活动的, 封建统治对城市中的市场进行管理, 关卡林立, 使私营工商业受到超经济干预, 得不到城市的庇护, 没有广阔的自由市场, 商品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而大批农民破产后流人城市, 虽为手工业发展提洪了雇佣劳动力, 但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出现, 造成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工具的改革不容易, 使手工工场扩大和分工受阻碍。而且, 中国的行会不同于欧洲的, 它是封建官府管理工商业的一种组织, 由官府强制组成, 在官府的直接控制和监督下进行活动, 完全是封建性的。行会奉行对外关门主义,对内平均主义的原则, 体现了其害怕竞争和保守这两个特点, 对工商业的发展很不利, 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行会组织对商业的发展, 无疑起束缚和延缓的作用, 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四、中国这个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上存在着差别

中国与在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 是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 处于同等的地位, 即处于封建生产方式长期的统治之下。但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 很快地发育和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并发展到成熟阶段。其成功的秘诀, 就在于日本上层建筑的内政改革。在明治维新中, 破除了封建领主的地方割据, 取消了封建贵族的特权, 取消了各藩设置的关卡, 统一了全国税收, 改革和统一了全国货币制度, 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年, 日本颁布了帝国宪法, 实行了资产阶级的内阁制, 为生产力的发展, 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而中国在洋务运动以后, 由于封建统治的顽固,坚持封建生产方式, 不思变革。后来康有为等人发动戊戌变法, 企图加以改革, 但由于封建顽固派的反对而失败。归根到底, 是上层建筑没有自觉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发挥积极能动作用, 反而成为自我制约的消极因素。恩格斯说过“ 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它现在在每个大民族中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演或者是它可以阻碍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 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 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是很明显, 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 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 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这正是要我们引以为诫的历史教训。

五、地理因素

一个地大物博的半内陆大国, 周边又多是一些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民族, 必然形成以下三种效应:

第一, 封闭效应, 对外界需求较少, 缺乏向外拓展的动力, 自然也就毋须发展商业去外国交换财富了。

第二, 保守效应, 缺乏现实的先进生产力的竟争者, 危机感很弱, 自然也就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了。

第三, 自大效应, 上述两点, 自然会形成“ 惟我独尊”和民族自大, 自誉为“ 中央之国” 了。

这三大因素, 相互交织, 经过几千年的完善和积淀便形成了一种坚韧的栓桔和惯性重农抑商— 重义轻利—重情轻法—重形式轻实质—重安内轻拓外—重调和轻精益—重集体轻个人。这一系列的重与轻, 造成的最深刻的后果大大抑制了个性的解放在中国历史上, 也就不可能出现西欧那种文艺复兴的时代。这三大因素正是使中国的封建社会长期延续, 民族的创新精神式微, 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难以产生和发展的本质原因, 致使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迟滞不前。

六、价值观因素

儒家价值观对中国近代化的阻滞作用, 国内主流派已有定论, 在此从略。春秋战国时代, 有儒法两家儒家, 认为人性善, 只要用道理去感化教育, 就可以达到大治, 就是“ 仁治” , 讲“ 情理” 。法家, 认为人性恶, 必须用严刑来规范, 才可能达到大治, 就是“讲法” , 讲“ 法理” 。但, 历史上有一次误会, 致使儒家得以击溃法家, 开始成为中国的主导文化。秦始皇得天下后, 第一件事就是在峰山脚下, 召集群儒来议礼。议论纷纷, 难以达成一致。这时, 有个人“ 游幸” 起来, 口出狂言, 触怒了皇帝导致了“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加上后来儒生们的大事渲染, 遂成为反秦一大口实。形成了一股巨大的逆反潮流—同情儒家, 仇恨法家这, 就造成了后来汉武帝时的“ 罢础百家, 独尊儒术” 的感情基础, 这个议论, 出自傅斯年先生之口。儒家便成了中国一统的价值观。由此可见, 儒家成为中国“ 一统” 的价值, 和基督教文化西传而未东传的情形相似, 也是一种历史的偶然性, 而这一偶而的变故却铸成了长久的禁锢。而儒家的重义轻利, 重情轻法, 重文饰轻求是, 又正好适合了前述那个大帝国的需要。这样, 因为果, 果又成因, 纠缠不清地形成了因循守旧、师古斥新的惯性,阻碍着中国的革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封建土地所有制阻滞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由于封建剥削苛重, 农民不能扩大再生产, 加之在特殊土地所有权关系下, 土地可以买卖, 地主成为封建社会的支柱, 工商业获利之后大量贿买土地, 晋升地主之林, 不再从事工商业活动而城市又是地主阶级镇压人民的堡垒和据点, 私营工商业受到压制此外, 行会的普遍存在等,这些都延续了封建制度的寿命, 限制、阻挠了资本主义关系的滋长。

至于其它原因, 如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耕与织的结合体形成强大的抵制力量, 阻碍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出现自然经济的自给性强, 排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限制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产的扩大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 实行抑制政策禁榷制度和闭关政策, 使民间手工业发展极微弱, 很难突破自然经济的坚固防线。封建官府政治的垄断性, 妨害自由商人资本向资本主义资本转化, 促使私家商业资本向高利贷转化以及投向土地,形成所谓国家手工业, 国家及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商业贸易和东方式宫廷文化的畸形发展工商业者的对策, 即投靠、依附、拉拢勾结政府的办法, 说明它在促使资木主义生产关系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便遭到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打击, 而民族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而力量很微弱。最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被严重地摧毁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6卷上, 人民出版社年版, 第44页。

【2】许毅,《关于中国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诸多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3】夏振坤、占俊英,《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原因迟滞新说》,中州学刊,2002年1月第一期(总第1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