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继郭敬明《最小说》、韩寒《独唱团》之后,新生代作家最后一位重量级人物安妮宝贝也进入了杂志圈,由她任主编的文艺读物《大方》即将面世。郭敬明与韩寒的PK因《独唱团》停刊而停止,《大方》的面世,为《最小说》提供了一个对比面,可以说,《大方》重拾《独唱团》的文艺理念,以文艺的姿态站到了商业文学的“敌对”阵营。
《大方》是商业运作的结果,这一点毋庸置疑。出版方沿用了郭敬明、韩寒创建并拓展开来的商业模式,保证了投资收益,降低了投资风险。用名人主编制造新闻话题,以安妮宝贝的号召力笼络固定读者群,再以鲜明立场、扎实内容赢得市场,《大方》的成功几率很大,这算得上一本“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杂志。
用商业手段运作出版物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掩饰投资方的赚钱目的,不必以杂志方向和内容风格来评价一份杂志的好坏,在市场面前,新兵《大方》和老兵《最小说》的身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网络上,有人以《大方》的高品位来嘲讽《最小说》的通俗化,其实这既不能抬高《大方》,也不能贬低《最小说》,最好的竞争仍然不是定位上的竞争,而是内容上的竞争。《最小说》可以赢得大量青少年读者,《大方》如果编辑、运营有道,一样可以赢得诸多爱好文艺的读者——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未被真正开发出来的消费群,它足以支撑一份百万大刊。
只是,与《最小说》读者的忠诚度相比,《大方》想要在读者数量上与《最小说》形成抗衡之势,是件很艰难的事情。《独唱团》的昙花一现让人看到文艺读物的力量,但如果持续出版到现在,恐怕也难以维系创刊号的辉煌。在几份年轻作家领衔的出版物当中,《独唱团》是将名人主编效应发挥得最好的一本,失去韩寒,单靠其他作者的支撑,这本刊物能卖10万册就算不错。同理,《大方》也是如此。相比之下,《最小说》要好得多,因为老板郭敬明已经成功地打造出了自己的作者团队,《最小说》的读者,是购买目的性最为明确、离盲目消费最远的读者。
想估算《大方》此后几期的平均销量,有个很简单的计算方法,把它的编委和内容涉及的主要代表作者捆绑在一起,他们作品的总销量除以人数得到的平均值,就是《大方》以后的大致销量,我个人的估算是,未来一年《大方》能保持至高30万册一期的出货数字就已经是大胜了。因此,《大方》创刊号一百万册的首印数量,显然是印多了。
即便每期能有一二十万的销售数字,也是文艺读物的一次胜利。在电影进入亿元大片频现的时代,文艺电影却徘徊在百万元上下,由此可以推算,国内真正热爱文艺的人群,是货真价实的稀有群体,况且这个群体中还有一帮固执的从来不买杂志的人们。安妮宝贝对于《大方》所产生的促销影响,也会仅限于前几期,在杂志进入正轨运转的循环期之后,编委眼光和作者阵容,才是真正决定《大方》命运的主导力量。作为三人当中最为低调的一位,安妮宝贝的名人主编效应要弱于韩寒、郭敬明,这是无法避免的。
对于《大方》的悲观态度,来自于文艺环境整体上的糟糕,现在的阅读环境,每时都在验证着出版业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所以,对待《大方》唯有祝愿,希望它所提倡的“敬畏写作,专注阅读”能得到读者和市场的双重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