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对利比亚痛下杀手,直接挑战的就是中国国家利益


  3月19日法国战机向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标志多国军事干预正式拉开。中国官方喉舌《人民日报》评论称:“西方这次对利比亚的轰炸行为完全是‘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类似入侵伊拉克一样的赤色裸裸的侵略行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打击卡扎菲政权的确有很多理由。12年前,美国巧妙地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在收拾了不听话的“异类”—米洛舍维奇的同时,也通过点燃欧洲火药桶,给刚刚出炉的欧元当头一棒;12年后,当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越日本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且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有了比较好的态势时候,战争又来了。

  利比亚离中国很遥远,不像在周边发生的事情,对中国的安全利益会带来直接冲击。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中国日益广泛的介入国际事务和参与国际经济的形势下,远在北非的利比亚,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对中国也会而且已经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中国中冶下属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在利比亚共有2个工程承包项目——利比亚EAST MELITA地区5000套单元住宅和配套服务设施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以及米苏拉塔4*3000t/d水泥厂生产线一期土建工程项目。据统计,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主要包括:能源部分50多亿美元;道路、房屋建设部分50多个亿;还有包括中兴和华为的通讯行业在内的其他部分,合计也是50多个亿。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常务副秘书长俞天宝表示,此次中国企业在非洲“损失惨重”,已经投入执行的合同“几乎全部泡汤”。

  3月2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厅表示,受西亚北非地区政局动荡的影响,1-2月,我国在利比亚新签合同额同比减少45.3%,完成营业额减少13.9%。姚坚表示,目前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50个,涉及的合同金额是188亿美元,利比亚政局动荡使中资企业人员撤出,对于项目的进展,对于中资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实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此外,此次军事打击所带来的损失将高不可估,而美英法对利国的侵略实际就是为了抢夺我在利利益,说白点,美英法的对利打击,某种程度上挑战的就是中国国家利益。

  中国的世界战略规划图景中,非洲是一块丰腴的大陆,这里不仅有毛泽东时期留下的精神遗产,还有中国需要的资源和市场。中国经济进入非洲后,西方不仅在世界舆论掀起了“中国对非洲殖民”的威胁论,挑拨中非关系,还在具体操作步骤上,使中国陷入政治被动。达尔富尔问题的国际化和苏丹的分裂,就是西方遏制、反击中国的杰作。突尼斯、埃及的政治动荡,对中国的石油供应链影响甚大,而利比亚的局势,更是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不仅使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主动权大受影响,陷入被动,还给了一个将中国的利比亚利益无偿转交美国的机会。

  利比亚战争使中国的海外利益受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利益今后还会不断拓展,但中国却缺乏相应的维护手段,特别是军事手段。西方国家为了“保护”甚至取得海外利益,不仅敢于进行“全球干预”,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在这方面它们没有任何顾忌。中国则不然。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一般不可能在海外用兵,即便今后具备了远程投送能力,也不会进行所谓的“国际干预”。在此情况下,如何保护好中国的海外利益,将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现实问题。

  西方国家扔在利比亚的炸弹,造成新的“人道主义”灾难,同时也应该把中国“炸”醒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于全球化的深入,任何国家和国际重大事件都不可能孤立。利比亚战争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且会影响战后利比亚、北非、中东、地中海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格局,直接对我国在利比亚有重大现实的经济利益和潜在的政治利益形成威胁。面对利比亚战争这个利益大餐,西方国家蜂拥而上,而作为在利比亚有重大利益的大国-----中国,难道就能袖手旁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