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如何决定官员的命运
进入咸丰年间,骆秉章已经是个四朝老人。他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生在广东花县,跟咸丰年间的另一位国君洪秀全是同县。由于这层关系,有人编造出一段野史,说骆洪二人小时候曾同塾念书。小洪秀全曾说:“我长大了定要造反!”小骆秉章则回答:“你若造反,我一定把你镇压下去!”两个小伙伴长大之后,洪秀全果然举旗造反,而骆秉章则果然成为他最厉害的对手之一。
野史段子可以任意编造,但这位作者并未篡改骆洪二人在历史上的大结局。骆秉章因积极投入湘军的组建,热情支援湘军的东征,最后还亲率湘军出征四川,成为湘军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家乡的学者甚至把他抬到与曾国藩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部湘军将帅风云录中,理所应当将他隆重地推出。
骆秉章从娘肚子里探出头时,万物平静,没有炸雷洪水,也没有蛟龙腾空,不像有些大人物,例如曾国藩,一生下来就闹得惊天动地。如果说平静也算一种兆头,倒也说得过去,骆秉章生就一副好脾气,跟他出生时的环境非常契合。
骆秉章原名骆骏,顾名思义,家长对他寄予厚望,希望这孩子既如骆驼般吃苦耐劳,又像骏马一样驰骋在前。他在高宗皇帝治下生长了两年,三岁就进入了嘉庆皇帝的年代(1796)。
也许是仁宗皇帝与骆骏相克吧,骆骏在他的治下状况不断。命中第一槛在五岁就碰上了,他差一点被天花杀死。幸得名医曾华麟抢救,才保住了小命。
过了这一劫,他就开始了启蒙学业。先后换了好几所学校,跟了好几个老师。从五岁学到十一岁,终于能够写成半篇作文。如此看来,这孩子天赋也是一般,比那些五岁就才气横溢的大人物,例如左宗棠,真是差了一大截。
骆骏是个大器晚成的典型。他长到十二岁才写成整篇的作文。三年后初次参加县试。第二年连考几场,县试、府试、院试一路考去。不过考来考去,并未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只有一件事让他兴奋了一阵。家里为他订了亲,未婚妻姓陈,是顺德人氏。
骆骏有些灰心,十八岁从学堂停学,图个清静自由,找了间出租屋,跟朋友结伴自学。从县试到院试,又走了一遍,还是业绩平平。第二年继续上学,参加初级考试,终于取进县学第三名。
嘉庆十九年十月,他把未婚妻陈小姐娶回家里。骆骏成家时,他未来的合作者曾国藩还只有三岁,他未来的师爷左宗棠还只有两岁。
娶妻以后,骆骏仍与友人结伴读书,偶尔到某位老师那里听讲。虽然命运不济,还是要发扬骆驼作风,坚定不移走科举之路。于是他一路考下去,二十六岁参加乡试,中了第五十八名举人,可以进京参加会试了。
然而嘉庆年代老是跟他过不去,他脚下离不了沟沟坎坎。喜事刚到,哀事接踵。那年八月,嫁过来才五年的陈夫人病故了。骆骏是个情种,看重夫妻情分,哀伤过度,卧病不起,会试泡汤。
丧妻的第二年,骆骏开始教书育人。他过不了身边没有女人的日子,赶紧征婚,当年六月,娶了鹤中的张小姐为继室。
骆老师不是那种板着面孔的教员,他是文艺细胞携带者。他不修边幅,穿着比较休闲,一看就觉得容易亲近。他还爱好音乐,每每“引吭高歌”,尽管没有音响设备,也能传到街坊四邻,引得议论纷纷。
“哎呀,又是小生骏在唱吧?好好听的男高音哦,生角的正音呢。”
骆骏被叫成了“小生骏”,这是人们送给他的音乐外号,说明他很受欢迎。
除了唱戏,骆秉章还有两大爱好,可以归入“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类型。他不擅长掩饰人性的弱点,是一只有缝的鸡蛋,总会有苍蝇来叮。
一个爱好是进赌场。广州一带的赌风以佛山最盛,骆骏受风俗熏陶,嗜赌如命。另一个爱好是好色,泡妞有一手。这两样人性的弱点,并非骆骏独专,在许多湘军大佬的隐私档案中都有记载。
骆骏再婚一年后,嘉庆皇帝去了,他踏入道光爷的时代(1821),时年二十八岁。他跟宣宗皇帝有缘,道光元年十一月,女儿骆报杏刚刚满月,他就领了公文,北上赶考。五名公车同行,挑了一条热门旅游线路,途经杭州、苏州和扬州,把人间天堂逛了一遍。初次出远门感觉真是好啊!花花世界,尽收眼底。年后进京,虽从考场败下阵来,他还想在京城多住一阵。
小生骏在京城逗留到道光三年,时逢皇上临雍御讲,他去国子监聆听,亲眼目睹天子容颜,颇为激动。遗憾的是,再次参考,没能缩短他跟天子之间的距离,只好回家继续做他的教书匠。
光阴荏苒,一晃过了五年。骆骏再次北上,会试礼部不第。他弄不明白了:做了这么多功课,怎么就考不上呢?想来想去,也许是名字作祟,骆骏骆骏,一点文气都没有,怎么考得中进士?这名非改不可了。一时冲动,跑到礼部申请改名,从此不叫骆骏,叫了骆秉章。
骆秉章回家后,始终没有放弃进士梦,还想试试改名后运势如何。三年后,他已三十八岁,老大不小了,再次北上赶考。还别说,也许真是改名改对了,此一行会试中式,取为壬辰恩科第六十名进士。接下来无不顺利过关,殿试取为二甲第二十七名。朝考入选,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四月,翰林散馆,授职编修。七月大考,取为三等第二十八名。骆秉章衣锦还乡,向人们大谈改名转运的奇迹。
此文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图书公司出版的《湘军为什么这么牛》之第一卷《乱世豪杰多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