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炒死诸葛,不如为穷孩子备点午饭


      山东省沂南县也要打造诸葛故里,据说诸葛亮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日前,沂南县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举行诸葛亮诞辰1830周年祭拜、诸葛亮城落成典礼等多项活动。沂南县县长王常胜透露,去年以来,该县总投资超过15亿元人民币打造诸葛故里,其中包括投资1.8亿元的诸葛亮城,投资3.5亿元科学整合诸葛亮文化旅游区等。(中国新闻网4月17日)

      若不是数典不忘祖的沂南县,还真的不知道诸葛亮已经快两千岁了!也是纳闷儿,就是这样一个似人又“近妖”的人物,这些年来,竟惹得湖北、河南,现在又加上山东几个大省争来抢去。各地都引经据典,各家都满腹经纶,各县都腰包鼓鼓。撇开诸葛亮不说,这样你来我往的地望之争,倒是留下了一份地方历史地理研究的文化遗产。当然,事情远没有几句口舌之争那么简单,眼瞅着各地撒下白花花的银子,任谁都会心疼:动辄上亿元啊。

      有时候也真的愚钝,一个诸葛亮,智谋固然超群,才略确实宏大,为人笃定忠诚,然而毕竟半是史实半是演绎,值得这么大动干戈吗?可又想,地方官员需要看得见的政绩,他们的工作说白了其实就是把一个玲珑剔透的诸葛亮坐实就可以了。祭拜仪式、诸葛亮城、诸葛亮文化广场就是这种“形式化”努力的最佳体现形式,对了襄阳学院那个孔明学院、诸葛亮班也差不多,都是用一个物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某些地方官员看重的,并不是什么诸葛亮的精神气质、文化传承,不过是看重自己在炒作诸葛亮这一波又一波行动中的表现,只要能在喧嚣之中出位就可以了。

      其实,与其拼尽财力打造诸葛故里什么的人文假古董,还不如踏踏实实做一些真正功德无量的事情。比如,拿出一部分注定将被浪费掉的财政资金,为农村里那些苦熬度日的中小学生准备一顿营养午餐。让这些孩子吃得饱一些,然后“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即便长大以后成不了诸葛亮那样的智者,也能够成为一个体魄健壮、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这些孩子们身上花掉一些钱,总比把钱在什么诸葛亮城、诸葛亮广场上糟践了要好些,总比花在那些顺风撒土的什么专家学者身上要好。

      15亿元的投入,足够把一个县的所有中小学建设得足够漂亮、坚固了,足够为全县所有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每天提供一次营养午餐了。这些孩子们如果真的能够吃饱、吃好,则很可能会在诸葛亮精神的熏陶下,从精神上为沂南县找回来一个诸葛亮,那样的一个诸葛亮,是谁也抢不走的。

      奉劝那些诸葛亮的“官员粉丝”,稍稍冷静一下,就像青年诸葛亮一样,读书读累了,用凉水冲冲脑袋,清醒清醒,不要再把那么多的钱投在一个“死诸葛”身上了,还是先照拂一下治下的穷学生吧。也让这些孩子们能够有一个“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