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电力企业如果要上ERP系统需要哪些条件呢?这确实很难讲,但至少要有以下思想准备。
一是企业的决策层是否真正认识到了上ERP系统需要改变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甚至要改变现有组织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职责。有些企业为了上ERP系统,专门聘请管理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项目策划或编制信息化规划,其实,做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企业的决策层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还要通过对未来蓝图的描绘以及所提出的管理变革和技术路线,说明项目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大家的信心。
二是要考虑企业管理标准和流程的建立情况。ERP系统主要是依靠流程来驱动的,如果企业现有的工作没标准、流程不规范,或者员工没有建立起按流程来作业的思想,那么企业就很难开展ERP项目的相关工作。在这里大家有一个误区,认为企业没有流程更好,那么就可以通过ERP系统来规划用户的行为。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企业员工没有树立起按照标准开展工作,按照流程进行操作的观念,而是想通过ERP项目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来建立起企业的标准体系和操作流程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如果要上EPR系统,那么企业应该有一套比较规范的管理标准和操作流程,也就是管理标准化、工作流程化、数据表格化,从而为实施ERP奠定管理基础。
三是需要有完善的基础数据,ERP项目:三分系统、七分实施、十二分数据,可见基础数据对于ERP系统的重要性。而基础数据的收集也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如电厂或电网的标识系统、物资编码、固定资产编码、技术和管理文件编码,以及工时和工艺数据等等,都是几万甚至是几十万条编码,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可以完成。特别是工时工艺信息,从数据的收集到数据的测试等等,往往需要经过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企业在上ERP系统之前,这些基础数据没有整理完成之前,上ERP系统是不合适的。因为ERP系统的实施往往是独立收费的,而且是按天来收费。如果花大部分时间在收集基础数据之上,那么企业实施项目的成本会直线上升。而且ERP项目的风险也会增加许多。因此,完善的基础数据也是企业上ERP系统的前提条件之一。
四是需要考虑企业管理和IT团队的稳定性,ERP系统只是工具,其最终还是有人来运用。而要培养一个能够驾驭ERP系统的IT人员或成功的关键用户,需要很大投入和很长时间,因此,如果企业中员工不稳定,刚刚掌握了ERP系统的实施、操作和运维模式就跳槽了,那么将会对项目的不利影响,当然,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造成的影响可以在每个部门至少抽调两个关键员工参与到项目小组中来,这样,即使一个员工离职了,还有另外一个员工在,可以适当减轻项目过程中关键用户流失造成的不利影响。不过企业上ERP系统有一个大的原则,还是要确保企业管理团队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