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倍增计划靠市场,老百姓头都大了


工资倍增计划靠市场,老百姓头都大了

 

昨天人民日报说:“一季度十三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人社部强调市场对工资水平起基础性作用”,这篇报道引用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的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工资决定机制,这是决定工资水平及工资增长状况的一条根本原则。在此前提下,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四方面因素:一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劳动者本人受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状况;二是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本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三是职工和企业通过协商确定工资的机制;四是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必要的宏观调控,比如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晨报在前一天有类似的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昨天召开一季度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尹成基称,在工资调整中主要靠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在回答记者“接下来的五年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十二五’末工资翻番”的求证时,尹成基表示,我国已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工资决定机制,“市场在决定工资当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我想这是很根本的一条原则。”

如果依照尹成基所讲的四个基本原则,就业者,工薪阶层必然是出于被动的地位,如果这五年工资倍增成为政府的主导政策,必定能实现,首先能实现的必定是公务员。老百姓看到这样的倍增计划头脑能不大吗?

中国社会转型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按照社会主义原则,这个市场经济应当比西方市场经济制度更优越,也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更完美。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中国在初次分配的差距越来越大,老百姓一听说市场两个字头都大,因为这么多年许多事情靠市场解决的并不完美,那么工资倍增计划继续靠市场就能完美了?

关于最低工资,这是政府保障劳动者权利的底线。西方国家最低工资基本相当于平均工资的40-60%。有许多国家有严厉的处罚制度,对于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雇佣工人要受到处罚。

最近,13个省市区市上调最低工资,其中:“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13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13元。”这是全国最高的,请记者,请人社部发言人尹成基一同到深圳做个调查,深圳市月薪1320元能雇到一个工人吗?过去最低工资是保障线,保障不了低收入,现在这条保障现已经远远落后市场的实际情况,中国青年报说这是“鞭长莫及”,说得恰如其分。也是最具有讽刺意味的。

“职工和企业通过协商确定工资的机制”看起来很美,但是老百姓盼啊盼“组织”究竟在哪里?能为职工撑腰的工会究竟有多少?

改革开放之后,市场说了算,资本说了算,哪有劳工说了算的事情?别的就不说了,就说拖欠工资,连赫赫有名的任志强都“被欠薪”,这可是国有企业的老总,任志强最终还落了个年薪700万的“臭名”,何况普通老百姓呢?

5年之后,工资未能如愿翻翻,物价却成倍上涨,对于低收入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中国社会转型5年之后还是今天的格局,那么结果一定不是人社部所设想的,初次分配的差距会更大。

笔者观点,工资倍增计划并没有不妥,完全靠市场也行,人社部在执行最低保障制度方面到你能有多少作为?最低工资继续做市场行情的尾巴,或者等待老板发善心还是等待劳动者用脚投票?这不是开玩笑的话,却是真正考验人社部的执政能力。劳动者要有自己的话语权,工会要成为劳工的代言人,工会能不能成为全体劳工自己的组织决定了工资倍增计划的成败。

昨天中国青年报说“实现工资翻番还得靠‘组织’”,各级工会能够做得到吗?

如果一切还是依照过去的套路,老百姓的头能不大吗?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星期一